青岛市摩崖石刻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青岛市摩崖石刻 |
本名 青岛市摩崖石刻 景点级别 AAAAA级旅游区 门票价格 通票160元 |
青岛市摩崖石刻:崂山位于山东省青岛市,以其山海奇观,自古以来,慕胜来游者络绎不绝,其中不乏文人墨客,游览之余,每留佳作。现撷取镌刻于石者,以飨读者,共同感受崂山的山海壮美。[1]
简介
崂山石刻书法作品数百处,其中的诗词,从数量上来说,以邱处机(1148-1227年,字通密,道号长春子,登州栖霞人)为最多,主要分布于太清风景游览区、上清风景游览区、仰口风景游览区、华楼风景游览区等,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
历史来源
崂山不但以它的自然风光秀美天下,更有摩崖石刻闻名全球。其中有孙昙记事刻石,刻石共两块,相距不远,东石上有线刻带佛光莲座的菩萨像,字为“敕孙昙采仙药山房”,为唐代僧人孙昙来崂山为玄宗采长生药之遗迹。
西石之东侧刻有一篇文字,因年久风化,字迹多已漫漶不可辨认。据清代资料记载,此摩崖共69字,当时尚可辨识37字。其文为:“大唐天宝二年三月初六日孙昙远行至元山海于见仙药因为使山房郡之以俟来命”。这篇刻石是崂山最古老的成篇刻石,也是研究崂山历史的重要史料。刻石与唐朝玄宗李隆基有关,爱江山更爱美人的皇帝为长命,派人到崂山采药,可是遇四大美女杨贵妃“从此君王不早朝”,小命不保。从石刻的文字中可知唐时已有方士在明道观一带"采仙药",并修筑过"采药山房",著名道观——明道观的建立恐怕与此有关。
相关景点
华楼景区古诗、题词刻石保存数量最多的地方。从元代以来,崂山的华楼景区就成为来崂山旅游的达官文士必到之处,华楼景区仍然是古诗、题词刻石保存数量最多的地方,共有30多处。元代尚书王思诚、明嘉靖二年进士蓝田、明代山东提学陈沂、明代山东提学邹善、全真教华山派道士云岩子刘志坚等都有真迹刻石在华楼山。华楼山自然景观壮丽,地质构造奇特,摩崖石刻荟萃,历史文化底蕴丰厚,交通便利是崂山旅游必到之处。
太清宫也称下清宫,是崂山中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一处道场,上清宫、明霞洞等都属于它的范围。初建于公元前140年,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太清宫的石刻有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圣谕,邱处机的诗词、也有近代康有为的真迹。当然地界、地契文书也经常“刻石为证”,由此可见崂山历史上地产之争经常发生,为避免起纠纷,刻石为凭。在上清宫院外东北角有一石崮,有石刻的田亩地契文书,其内容精确记录清嘉庆十五年时量清的庙产数目。
另据“崂山志”文载:“在太清宫三官殿通往三清殿的夹道旁石上刻有一段文字,记载着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太清宫复宫后,莱州府查明的太清宫之宫界四至,文为:“庙产藏经香火山场地二四一亩。东至张仙塔,西至八水河,南至大海及脚庵一处,俱供香火,并无民地,永不起课。划清宫界,刻石为证。”此刻石为官府所立,以避免后世当地农民与太清宫争地而引起纠纷。在崂山八水河上游发现古石刻。这块摩崖石刻,保存完整,刻字清晰,其书法艺术端庄古秀,令人叹为观之。上面刻的字是“太清宫界”旁边略小的字为“化化浪子”。因为此地地势险要,人迹罕见,故“养在深闺无人识”,所以有关崂山刻石的记录了没有记载,而在同一地方不远还有一块“太清宫界”,几次寻找因地势险恶,不得而归。据了解,在八水河停车场曾经发现有过界碑横躺在地上,现界碑不知所踪,在旧时崂山旅游路线神仙梯边也有太清宫界石刻一处。
邱处机诗十首 诗刻于太清宫三皇殿后山的巨石上,字径约10厘米,诗刻已漫漶不清。诗文末署:“栖霞长春子书,庚寅上石。”南宋庆元元年(1195年),邱处机首次由宁海之昆嵛山到崂山太清宫,留诗二十首,其中十首在庚寅年(1230年)镌石。诗文为:
烟岚初别上清宫,晓色依稀路径通。 纔到下方人未食,坐观山海一濛鸿。
云烟惨淡雨霏微,石洞留人不放归。 应是洞天相顾念,一生嗟我到来稀。
云海茫茫不见涯,潮头只见浪翻花。 高峰万叠连云秀,一簇围屏是道家。
松风涧水两清幽,尽日清音夜末收。野鹤时来应不倦,闲人欲去更相留。
溪深石大更松多,郁郁苍苍道气和。不是历年樵采众,浮云蔽日满岩阿。
贯世高名共切云,游山上士独离群。仙乡贵重三茅客,仕族尊荣万石君。
西天仰视刺天高,山上仙家种碧桃。桃熟几番人换世,洞中秦女体生毛。
清歌窈袅步虚齐,月下高吟凤舞低。谈笑不干浮世事,相将飞过九天西。
烟霞紫翠白云高,洞府群仙醉碧桃。鼓透碧岩雷震骇,满山禽兽尽呼号。
道力神工不可言,生成万化独超然。大山海岳知轻重,没底空浮万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