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楼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内容简介
《青楼集》,古代中国戏曲艺人传记专著。夏庭芝撰。成书于元至正乙未十五年(1355),全书 1卷,记述元大都、金陵、维扬、武昌以及山东、江浙、湖广等地的歌妓、艺人 110余人的事迹。这些女子各有不同方面的艺术造诣。 《青楼集》记录了她们在杂剧、院本、嘌唱、说话、诸宫调、舞蹈、器乐方面的才能。尤其对某些杂剧演员的专长有较细的记载。同时还记录了她们与当时的一些达官显宦、文人才士、戏曲散曲作家的应酬和交往。涉及名公士大夫等50余人、男演员30余人。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元代中国戏曲的繁荣状况及元代艺人的生活情景。 《青楼集》对杂剧演员高度的艺术技巧,也有记述。有的演员技艺至老不衰,如赛帘秀中年双目失明之后,其表演“出门入户,步线行针”,仍“不差毫发”,为“有目莫之及”。顾山山“技艺绝伦”,晚年“老于松江,而花旦杂剧,犹少年时体态”。其他曲艺演员,也不乏身怀绝技之人,如小娥秀小唱、慢词妙绝一时,陈婆惜的弹唱“声遏行云”,时小童说话艺术“如丸走板,如水建瓴”……多种艺术形式,在元代涌现出了大量艺术人才,这些艺人大多聪慧不凡,有一定的文化艺术素养。有的长于文墨,诗文书法均通,有的善制乐府,有的甚至文思敏捷,能“即席成赋”,有的则通晓音律。虽然元代的这些演员们艺高一时,但地位卑微,大都无法逃脱悲惨的命运。作者也以同情的笔触,记录下了这些演员们的种种不幸遭遇。 《青楼集》是记述元代戏曲曲艺演员史料的重要著作,它为后世了解元代戏曲曲艺演员生活、艺术造诣等方面的情况,研究记代戏曲艺术和戏曲史,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重要史料。尤其在中国古代,由于人们对戏曲演员的普遍歧视,带来了中国古代戏曲演员资料奇缺的境况,元代又是中国古代戏曲的黄金时代,因而《青楼集》的著录更有其独特而珍贵的史料价值。
作者简介
夏庭芝(约13001375)字伯和,一作百和,号雪蓑,别作雪蓑钓隐、雪蓑渔隐。 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元代词曲作家。有文才,好冶游,杨维桢曾为其西宾。夏氏原为云间巨族,乔木故家,藏书极富,曾名其书斋自怡悦斋。元末变乱,隐居泗泾,改书斋名疑梦轩。时戏曲家张鸣善、朱凯、邾经、钟嗣成等都是同道好友。夏氏能词曲,大多散失,仅有《青楼集》存世。该书记录了元代几个大城市一百余位戏曲女演员的生活片断。后人把此书看作为与《录鬼簿》有同等价值的有关戏曲史的重要专著。
内容预览
《青楼集》文学、戏曲史料。元代夏庭芝撰。夏庭芝字伯和,号雪蓑。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生于元延佑年间,卒于明初。《青楼集》成书于元至正乙未十五年(1355),全书1卷,记述元大都、金陵、维扬、武昌以及山东、江浙、湖广等地的歌妓、艺人110余人的事迹。这些女子各有不同方面的艺术造诣。《青楼集》记录了她们在杂剧、院本、嘌唱、说话、诸宫调、舞蹈、器乐方面的才能。尤其对某些杂剧演员的专长有较细的记载。同时还记录了她们与当时的一些达官显宦、文人才士、戏曲散曲作家的应酬和交往。涉及名公士大夫等50余人、男演员30余人。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元代戏曲的繁荣状况及元代艺人的生活情景。《青楼集》现存主要版本有元末陶宗仪辑、明人陶□重校《说郛》本,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