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測科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預測科學》,未來學著作。秦麟征著。1985年4月貴州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專著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本書分3篇、10章,並包括序言、後記兩部分,共381頁。從未來學的研究對象、科學體系、預測理論等方面,對長期懸而未決的未來學學科建設問題進行了系統研究,提出了變革未來學研究對象,建立科學的預測論體系和整個預測科學體系等觀點。序言介紹了作為一門新興學科的預測科學的現實意義,以及如何運用預測科學的原理和方法,為現實的規劃、計劃和管理工作提供科學依據等。
第1至第3章為概論篇,針對世界各國未來學研究的混亂現象和長期未能解決的學科建設問題,指出其根本原因是沒有明確的、獨特的研究對象,主張對其原先不科學的研究對象進行改革。認為解決問題的關鍵,是避免未來學這門學科的研究對象和未來研究這種活動的研究對象的相互混淆;「未來」只能是未來研究活動的對象,而不是未來學的研究對象,未來學的對象應當是「各種未來研究活動」。從這個意義上說,未來學就成了「未來研究學」,還提出了新的預測科學體系,並設計了體系的結構框架:由預測發展史、預測的理論、方法論研究、預測在各個領域的應用等部分組成。並着重分析了馬克思主義在預測科學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對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預測科學體系進行了探索。第4—8章為預測論篇。設計了預測論體系,並把它作為整個預測科學體系的核心;確定了預測論的基本內容為: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基礎,現代科學基礎,預測活動的結構、程序、原理、分類、方法、評價等。把長期混淆不清的未來學、預測學加以區別,把它們作為預測科學體系的兩大支柱,並強調:未來學僅限於研究長期預測活動(即未來研究活動)的規律。第9、10章為應用篇,探討預測科學在經濟、社會、科學、技術、軍事等領域和人口、糧食、能源、資源、交通運輸、城市規劃、自動化、信息化、空間開發、環境、教育、全球問題等方面的應用,並認為新的科學技術革命及其影響,正在成為預測科學應用的重點。
本書在國內外產生了較大影響。評論文章認為,《預測科學》提出的科學體系,是中國「建立馬克思主義預測科學體系的新開篇」,在目前中國未來學界具有無可爭辯的權威性。國外有些未來學專家和未來研究雜誌也讚揚《預測科學》是一部成功的書。
作者介紹
秦麟征(1941—),中國未來學家。湖北鄂城人。廈門大學畢業。1982—1983年在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研究所任博士後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研究員、學術委員會委員,未來研究所所長,世界未來研究聯合會執行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3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院務委員、學術委員會委員、教授。主要著作還有《後工業社會理論和信息社會》、《領導與未來》、《發展戰略論》等。
相關信息
名著是書籍中的精華[1]。它標誌着人類認識發展的水平,影響乃至支配人們的思想和行動,影響乃至支配社會的各種實踐活動。《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在浩如煙海的書籍中,篩選出價值高、作用大、影響廣的一萬部名著,把它們匯集一起,根據科學文化知識體系的區別和聯繫加以分門別類,並逐部作出精要的詮釋。可以說,這是對科學文化的一次總結,是一項很有價值的科學文化建設工程。這部辭典是一部很有用的工具書[2]。
視頻
預測科學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100部科普經典名著,豆瓣,2018-04-26
- ↑ 工具書及其分類,豆丁網,2014-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