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率响应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频率响应是中国科技名词,属于科技术语。
汉文字是世界上唯一没有间断的古老文字系统[1],直到现在我们仍在使用。其不单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表述用具,更是五千年悠久文明的记录者、传承者。可以说,汉文字是中华民族古老悠久、博大精深文明的“活化石[2]”。
名词解释
频响是在电子学上用来描述一台仪器对于不同频率的信号的处理能力的差异。同失真一样,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指标。频响也称响曲线,是指增益随频率的变化曲线。任何音响设备或载体(记录声音信号的物体)都有其频响曲线。理想的频响曲线应当是平直的,声音信号通过后不产生失真。
一个“完美”的交流放大器,应该在频响指标上具有如下的素质:对于任何频率的信号都能够保持稳定的放大率,并且对于相应的负载具有同等的驱动能力。显然是完全不可能的,那么针对不同的放大器就有了不同的“前缀”,对于音频信号放大器(功率放大器或者小信号放大器)来说,我们还应该加上如此的“前缀”:在人耳可闻频率范围内以及“可能”影响到该范围内的频率的信号。这个范围显然缩小了很多,我们知道,人耳的可闻频率范围大约在20~20000Hz,也就是说只要放大器对这个频率范围内的信号能够达到“标准”即可。实际上,根据研究表明,高于这个频段以及部分低于这个频段的一些信号虽然“不可闻”,但是仍然会对人的听感产生影响,因此,这个范围还要再扩大,在现代音频领域中,这个范围通常是5~50000Hz,某些高要求的放大器甚至会达到0.1~数十万Hz。但是,上述要求表面上好像是比“完美”低了很多,却仍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们连这样的要求也不可能达到。于是,就有了“频响”这个指标。(附言:指标本身就代表着“不完美”,如果一切都“完美”了,指标也就没有存在的理由了。)
放大器有两种失真:线性失真和非线性失真。我们通常把后者叫做“失真”,而把前者用其它方式表达出来。非线性失真我们已经知道了是一种什么情况了。而线性失真就是指频率和相位方面的“误差”,即频率失真和相位失真。
频率失真
频率失真是一种“线性失真”,意思是说,发生这种失真时放大器的输出信号波形和输入波形仍然是“相似形”,它不会使放大器对要处理的信号产生“形变”。一个单纯的频率失真可以看成放大器对于不同频率的信号放大倍数不同,例如,1个十倍放大器,对1KHz的信号的放大倍数是10倍,而对于10KHz的交流信号可能放大倍数就变成了9.99倍,于是,我们就可以说这台放大器有频率失真了。在电声学上,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频响曲线的不平直”。
失真原因
对于一台放大器来说,产生频率失真的原因非常多。很多放大器的内在特性都会影响到这个参数,甚至失真也会插进来一脚,总的来说,有如下一些情况会导致频率失真:
1、元器件的固有频率特性决定,这是最根本的原因,后面的一些原因实际上都源于这里。
2、采用负反馈技术放大器的开环特性以及负反馈电路本身的频响特性决定。
3、放大器的非线性失真对于测量方法引入的“测量误差”
4、放大器的电路设计导致传输特性的非理想化
5、安装和制造工艺不完善,引入的外界交流干扰信号导致频响的不平直。
参考文献
- ↑ 最古老的五种文字,搜狐,2019-11-09
- ↑ 象形文字的“活化石”!水书将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搜狐,2021-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