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爾古納河右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額爾古納河右岸 |
《額爾古納河右岸》由遲子建所著,是第一部描述中國東北少數民族鄂溫克人生存現狀及百年滄桑的長篇小說[2],曾獲第七屆茅盾文學獎。小說語言精妙,以簡約之美寫活了一群鮮為人知、有血有肉的鄂溫克人。小說以小見大,以一曲對弱小民族的輓歌,寫出了人類歷史進程中的某種悲哀,其文學主題具有史詩品格與世界意義。
基本內容
作者:遲子建
作品名稱:額爾古納河右岸
文學體裁:長篇小說
字數:205千字
創作年代:當代
首版時間:2005年
作品簡介
在中俄邊界的額爾古納河右岸,居住着一支數百年前自貝加爾湖畔遷徙而至,與馴鹿相依為命的鄂溫克人。他們信奉薩滿,逐馴鹿喜食物而搬遷、遊獵,在享受大自然恩賜的同時也艱辛備嘗,人口式微。他們在嚴寒、猛獸、瘟疫的侵害下求繁衍,在日寇的鐵蹄、「文革」的陰雲乃至種種現代文明的擠壓下求生存。他們有大愛,有大痛,有在命運面前的殊死抗爭,也有眼睜睜看着整個民族日漸衰落的萬般無奈。然而,一代又一代的愛恨情仇,一代又一代的獨特民風,一代又一代的生死傳奇,顯示了弱小民族頑強的生命力及其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
創作背景
當媒體報道了敖魯古雅的鄂溫克人下山定居的事情,許多人蜂擁到內蒙古的根河市,想見證人類文明進程中這個所謂偉大的時刻,遲子建的心中卻瀰漫着一股揮之不去的憂鬱和蒼涼感。在這時,她看到一份報紙上有一篇文章記敘鄂溫克畫家柳芭的命運,寫她如何帶着才華走出森林,最終又滿心疲憊地辭掉工作,回到森林,在困惑中葬身河流的故事。看完這篇文章後,靈感來了,遲子建決定動筆寫作這個民族的歷史。
2004年8月,遲子建到根河市通過追蹤馴鹿的足跡找到了山上的獵民點,找到了筆下女酋長的原型,探望了柳芭的媽媽,傾聽他們內心的苦楚和哀愁,聽他們歌唱。遲子建用了整整3個月的時間集中閱讀鄂溫克歷史和風俗的研究資料,作了幾萬字的筆記。2005年,遲子建開始在故鄉創作長篇小說《額爾古納河右岸》。
作者簡介
遲子建,1964年出生,作家,黑龍江省作協主席。著有《偽滿洲國》《額爾古納河右岸》《白雪烏鴉》等長篇小說,《逝川》《霧月牛欄》《清水洗塵》等小說集,《傷懷之美》《我的世界下雪了》等散文隨筆集。曾榮獲「魯迅文學獎」、「冰心散文獎」、「茅盾文學獎」等文學大獎。
作品影響
該部小說在《收穫》雜誌上登載以來,受到讀者和評論家的熱切關注,被媒體稱為「最值得期待的書」之一,是中國第一部描述東北少數民族鄂溫克人生存現狀及百年滄桑的長篇小說。
2020年4月,列入《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 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2020年版)》初中段。
作品評價
遲子建懷着素有的真摯澄澈的心,進入鄂溫克族人的生活世界,以溫情的抒情方式詩意地講述了一個少數民族的頑強堅守和文化變遷。這部「家族式」的作品可以看作是作者與鄂溫克族人的坦誠對話,在對話中她表達了對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堅持信仰、愛憎分明等等被現代性所遮蔽的人類理想精神的彰揚。遲子建的文風沉靜婉約,語言精妙。小說具有詩史般的品格和文化人類學的思想厚度,是一部風格鮮明、意境深遠、思想性和藝術性俱佳的上乘之作。
——2008年第七屆茅盾文學獎授獎辭[1]
參考文獻
- ↑ 遲子建作品《額爾古納河右岸》內容簡介及賞析在線網,2021-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