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誌的趣味(馬秀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風物誌的趣味》是中國當代作家馬秀峰的散文。
作品欣賞
風物誌的趣味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不少地方都推出了自己的風物誌。作為地方志的一種,其寫法獨特,內容有味。這也是我在舊書攤上遇到此類的書,不肯錯過的緣故。
2012年,朋友大象策劃要做幾種跟雲南有關的書,還計劃做一種雜誌。於是,就有了昆明之行。內陸飛魚兄帶我逛舊書店,那天收穫真不少,書攤、書店逛了一二十家,收穫與雲南相關的書有幾十種。這其中就有《麗江風物誌》、《曲靖風物誌》、《保山風物誌》等等,如獲至寶。另外,還順帶着買了《昆明掌故》。
不過,書胎死腹中,就連雜誌也是無疾而終。想來,這些想法真是有些天真,總以為自己做出來的一冊書可能不壞。那時真覺得幹勁十足,所以也就亂買了一些書。最終,書雖然沒有做成,卻收穫了識見。我由此也寫了雲南相關的文稿十餘篇,後來就都收錄在了《漫遊者行記》的書里,也算是另一種收穫。
那以後,逛舊書攤,遇上《西藏風土誌》,也就毫不猶豫地拿下。說不準某次去西藏旅行,就可派上用場呢。可這也未必,畢竟行走一次,路線、時間都算不上充裕,總是有限得很。偶爾翻翻這書,且以廣見聞吧。
記不清楚了,是在哪一次逛舊書攤的時候,撞見《成都風物》雜誌,薄薄的冊子,記錄成都的大千氣象,遠比所謂的文史資料好玩、有趣,就買了不少。這個雜誌後來結集為《成都掌故》,可惜那只是選編本。因之,還是覺得這樣的刊物更有味道一些。
風物誌,大多記錄的是風土人情、世風民情、土特產、民間掌故之類的事。這看似簡單,要做得可讀可賞卻也難。有一次,和出版人吳鴻先生聊天,說起時下的掌故,卻是長篇大論,失掉了掌上閱讀的趣味。他說,你有時間不妨寫一寫這方面的掌故,肯定有市場。
我卻幾乎沒做啥嘗試,因為掌故看似短小,收集資料、整理都頗為不易。倘若掌故僅僅是舊材料的堆砌,少了發現,那還不如再版那些風物誌好了。這也是一種困難。
如今,不少地方都在做文史資料,卻少有再編風物誌的。但見那些文史資料,不客氣地說,有些面目可憎,你讀不到一點性情,全是高大上的東西。結果自然讓人失去了閱讀的興味。
有冊《唐詩風物誌》,從唐人的行、婚、花、夢、歡、衣、妝、食、戲九個方面,記錄下唐人生活的風貌,也有味。在世風開放、文化繁盛的唐朝,以詩寄情、敘事、言志是一種風尚,詩歌在唐代空前綻放。與其他朝代相比,唐人似乎生活得格外熱情,他們喜進取、愛美妝、輕規訓、好游耍,熱衷精神愉悅,也沉醉於世俗生活,想一想都覺得讓人羨慕。
有時間,真該寫一部屬於自己的風物誌。有趣、有料,至少可以放在案頭,可以翻閱一下吧。
作者簡介
馬秀峰,必讀社簽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