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飛天蠄蟧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飛天蠄蟧
t01ee83d72228f57579.jpg
圖片來源 https://baike.so.com/doc/2733805-2885592.html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飛天蠄蟧

漢語拼音:Fēi Tiān Qín Liáo
別名:桫欏、刺桫欏、山蠄蟧、山棕、龍骨風、樹蕨、大貫眾
性味:味微苦,性平。歸腎、胃、肺經。小毒
功能:祛風利濕,活血祛瘀,清熱止咳。
主治:用於風濕關節痛,跌打損傷,慢性支氣管炎,肺熱咳嗽,腎炎水腫,預防流行性感冒;莖內汁液外搽治癬症。

飛天蠄蟧 中藥名。為桫欏科植物桫欏Alsophilaspinulosa(Wall.exHook.)R.M.Tryon的莖。分布於四川、貴州、台灣、廣東、廣西、雲南等地。具有祛風除濕,活血通絡,止咳平喘,清熱解毒,殺蟲之功效。常用於風濕痹痛,腎虛腰痛,跌打損傷,小腸氣痛,風火牙痛,咳嗽,哮喘,疥癬,蛔蟲病,蟯蟲病及預防流感。[1]

藥性簡介

別名

龍骨風、大貫眾(《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山蠄蟧(廣東)。

出處

《嶺南採藥錄》

來源

為桫欏科植物桫欏的莖幹。全年可采。削去堅硬的外皮。

原形態

桫欏,又名:樹蕨。

大型蕨類,主幹高達2~6米,深褐色或淺黑色,外皮堅硬,有老葉脫落後留下的痕跡。葉叢生於主幹頂端;葉柄和葉軸粗壯,深棕色,有密刺;葉片巨大,紙質,長1~3米,3回羽狀分裂,羽片長矩圓形,先端長漸尖,長30~50厘米,中部寬13~20厘米,羽軸下面無毛,但下部有疏刺,上面連同小羽軸疏生棕色捲曲有節的毛,小羽軸和主脈下面有略呈泡狀的鱗片;小羽片羽裂幾達小羽軸,裂片披針形,短尖頭,有疏鋸齒。葉脈分叉。孢子囊群生子小脈分叉點上凸起的囊托,上,囊群蓋近圓球形,腆質,初時向上包被囊群,成熟時裂開。

生境分部

生長於溪邊、林下或草叢中。分布於貴州、四川、廣西、廣東、台灣。主產廣東、廣西。

性狀

乾燥的主幹呈圓柱形,直徑約12厘米,表面棕色,全體有排列較整齊的葉柄痕;每一葉柄痕近圓形,直徑約3~4厘米,下方有凹陷,邊緣有多數排列緊密的葉跡維管束,中間亦有葉跡維管束散在。斷面中空,周圍的維管束排成摺疊狀,形成隆起的脊和縱溝。質堅硬。

化學成分

根含生物鹼、黃酮甙、酚類、氨基酸、有機酸、糖類。

性味

苦澀,涼。

《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苦濕,平,有小毒。"

功能主治

清肺胃熱,祛風除濕。治流感,肺熱咳喘,吐血,風火牙痛,風濕關節痛,腰痛。

  • ①《嶺南採藥錄》:"治哮喘咳嗽,內傷吐血,骨痛,腹痛,風火牙痛,小腸氣痛。"
  • ②《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驅風濕,強筋骨。治風濕性關節痛,跌打損傷;並可預防流感。"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5~1兩;或燉肉。外用:煎水洗或取鮮汁擦患部。

複方

  • ①治哮喘咳嗽:飛天蠄蟧、陳皮、豬肉煎湯服。
  • ②治內傷吐血:飛天蠄蟧、豬精肉,煎湯服。
  • ③治骨痛,腹痛,風火牙痛:飛天蠄蟧,水煎沖酒服。
  • ④治小腸氣痛:飛天蠄蟧、豬小肚,煎湯服。(①方以下出《嶺南採藥錄》)
  • ⑤治腎虛腰痛:龍骨風、杜仲藤、續斷、紅牛膝、五指牛奶、淫羊藿、巴戟,煎服及外洗。(《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
  • ⑥治癬症:龍骨風鮮品乳汁,擦患部。(《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

摘錄

《中藥大辭典》

參考資料

  1. [http 飛天蠄蟧]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