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飞鱼导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飞鱼导弹》是中国汉字里的一个名词术语。

汉字是世界上比较古老的四大文字之一[1],也是我们国家优秀文明历史的象征,一直沿用至今,一个简单的文字也道出了我国人们的聪明才智[2],哺育了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成就了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的辉煌。

名词解释

1982 年 4 月 2 日~6 月 14 日,英国和阿根廷在南大西洋的马尔维纳斯群岛展开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现代海战。战争中,阿根廷使用仅有的几枚法制“飞鱼”导弹先后击沉英国海军最现代化的 4200 吨级导弹驱逐舰“谢菲尔德”号和 1 万多吨的辅助船“大西洋运送者”号,并重创“格洛摩根”号驱逐舰。 1983 年 11 月 21 日,伊拉克飞机发射“飞鱼”导弹击沉正在波斯湾航行的希腊 12550 吨级的货轮“安提哥那”号。1987 年 5 月 17 日晚 10 时 10 分,伊拉克空军的一架“幻影”F-l 战斗机携两枚 AM-39“飞鱼”导弹对航行于波斯湾的美国海军舰艇发动攻击,结果一枚导弹命中“斯塔克”号导弹护卫舰左舷首部,开一个 3 米×4.6 米的大洞,舰上浓烟滚滚,舰艇遭重创,37 人被炸死炸伤。继而,第 2 枚“飞鱼”命中该舰,因伊军未装引信,才没将舰艇炸沉。不到 5 年,一型导弹便屡立战功,接连击沉和重创海军舰船,甚至连最现代化的美英海军舰艇也难逃厄运,这不能不说是奇迹。“飞鱼”导弹因此而声名大振,身价百倍。售价由原来的每枚 20 万美元长到了 100 万,到 1987 年以后干脆就又长到 130~150 万美元。用户由原来的不足 10 个,一下子扩展到 21 个,到 1987 年以后达 27 个之多。“飞鱼”真的享誉世界了。它究竟有什么绝招呢?

其实,“飞鱼”导弹在现代反舰导弹中性能并不算最先进,只是使用武器的人在战术运用上比较得当,加之有时是对方完全没有防备(如后两个战例)所至。“飞鱼”导弹是 70 年代中期以后服役的,到现在已发展了四个系列:MM-38 舰对舰型、AM-39 空对舰型、MM-40 岸对舰型和 SM-39 潜对舰型。其中,SM-39 为最新型号,不对外销售,目前外售最多的是 MM-38 和 AM 39 型。

从几次实战应用来看,“飞鱼”导弹虽然射程不远,只有 40~70 公里;战斗部也不大,只有 165 公斤;航速也不高,飞行马赫数只有 0.93,但的确有自己的一些特色,有几样“绝活”:

一是掠海飞行。反舰导弹的弹道一般都比较高,像前苏制“冥河”导弹就更高,达 150~300 米,体积又大,极易被发现和击毁。“飞鱼”导弹首次将飞行弹道降到 10~15 米(巡航),在接近目标时的飞行高度只有 2~3 米。由于地球曲率的影响,一般驱逐舰和护卫舰在海上的雷达视距也就是 20 多公里,再加上雷达搜索盲区较大,“飞鱼”巡航弹道 10~15 米已经在其舰载雷达盲区之内了,更不用说掠海 2~3 米 6 行了。“飞鱼”弹体本来就很小,再加上海浪杂波对雷达波束的反射,所以舰载雷达很难发现它。

二是采用半穿甲型战斗部。现代舰船一般仅在战斗情报中心、机舱、弹药库等核心舱室川 18~25 毫米厚的合金材料或克夫拉装甲防护,其他部位没有装甲。“飞鱼”接触舰艇后先以动能穿透舷部薄钢板,穿入舰内舱室数秒后战斗部再引爆,所以虽装药不多,但破坏效能很大。

三是抗干扰能力较强。“飞鱼”采用巡航段惯导、在距目标 10 公里左右时转入末段主动式雷达自动寻的,寻的雷达抗干扰能力很强,且具有抗海杂波和恶劣环境的能力,它能以±30°扇面在两秒钟内捕捉到目标,并立即转入跟踪。惯导段弹上雷达不开机,无法干扰;自导段弹上雷达开机可施放干扰,但掠海飞行又发现不了,所以让它钻空子的机会很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