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馬克斯·克林格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馬克斯·克林格爾德國象徵主義畫家和雕塑家,他是19世紀象徵主義和20世紀超現實主義運動之間乘前啟後的重要代表人物。第22369號小行星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馬克斯·克林格爾

外文名稱 Max Klinger

出生日期 1857年2月18日


出生地 萊比錫

國籍 德國

逝世日期 1920年7月5日

基本信息

馬克斯·克林格爾,象徵主義畫家和雕塑家。早年進卡爾斯魯厄美術學校,接受過嚴格的繪畫訓練。他最欣賞戈雅和門采爾的蝕刻版畫,所以自學成為一名出色的蝕刻版畫家。1878年參加柏林美術學院舉辦的畫展,展出鋼筆組畫《耶穌生平》和《手套》。《手套》是源自他在一個溜冰場尋找手套的夢境,他圖解了弗洛伊德對於戀物的研究結果,受到一致好評,後由柏林國家博物館收藏。這套內容幽默、形象詼諧的寓言組畫獲得普遍的讚賞,到1881年先後再版過3次。1887年,他的油畫《帕里斯的裁判》一反常規,將人們異常熟悉的希臘神話作變形和象徵的處理,既不追求古典的美,也不表現情節的真實,而強調畫面的隱寓性和冷峻的情調,引起美術界和社會的強烈不滿。後來的一些油畫如《哀悼基督》和《奧林匹斯的耶穌》等,都反映出強烈的象徵主義意味。

克林格爾在歐洲各個藝術中心到處旅行,直到1893年返回萊比錫,從1897年後,他主要致力於雕塑,他的貝多芬雕像成為1902年維也納分離派藝術家展覽中的主要作品。克林格爾的繪畫有着嫻熟的技巧和生動的表現力,但由於畫面形象處理帶有世紀末藝術的病態特徵,妨礙了人們對他的藝術作出準確的評價。克林格爾這種令人驚嚇和怪異的藝術處理,在他一系列蝕刻組畫中表現得尤為充分。他效仿西班牙畫家弗朗西斯科·戈雅的奇想畫形式,先後創作出組畫《奧維德得知獻祭者的判決》、《勃拉姆斯狂想曲》(1894)、《夏娃與未來》、《生命》(1883~1886)、《死亡》(1898)等。他所採用的繪畫形式對畫家喬治·德·基里科等以極大的影響。


克林格爾後一階段主要從事雕塑創作。他在雕塑領域裡的主要成就表現在材料的選用和彩繪法的嘗試上。他認為,雕塑是一種綜合性藝術,其表現力是通過精心選擇的材料、顏色和環境來實現的。他從希臘的裝飾雕塑中得到啟示,在人體雕塑中或者用他發明的彩繪法突出人體的表現力,或者用不同顏色和質地的材料加強雕塑的真實感。著名的《貝多芬紀念像》1902年落成時,就是根據他的設想安置在由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等畫家設計的環境之中的。他的雕塑作品重要的還有《莎樂美》(1893)和未完成的《瓦格納紀念碑》大型雕塑。 1920年7月5日卒於瑙姆堡。

克林格爾是個具有世紀末頹唐傾向的藝術家。在他生前和死後,人們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直到今天,美術史家對他的評價意見仍有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