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忠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此條目可能需要進行清理,以符合求真百科的品質標準。 (2019年10月1日) |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9年10月1日) |
馬忠駿,1924年10月20日生於遼寧省本溪縣姚家灣子村一個農民家庭。他少時天資聰穎,在校學習勤奮,每次考試都名列榜首。
家庭
馬忠駿祖父早年過世,祖母雙目失明,走路吃飯都有困難。祖母想到誰家走走,多半由忠駿領路。每遇改善生活時,馬忠駿總是先告訴祖母都有什麼菜,問她想吃什麼菜,並往她的碗裡夾菜。因此,不僅祖母經常誇獎他,鄰居也都說他是個懂事的孩子。馬忠駿的父親馬熙元為人老實,常年多病,家裡的一切事務全靠母親操持。母親持家節儉,使家裡逐漸有了點積蓄,有困難的鄰里不免前來挪借串換。遇到這種情況,只要馬忠駿在場,便勸母親要關照別人。當母親索要欠債時,忠駿又勸說不必催要過緊,沒有就先欠着,有實在還不起的,馬忠駿就勸母親別要了。
經歷
馬忠駿幼年時,日本軍國主義勢力已侵入本溪地區,並在「中日合辦」的幌子下,霸占了本溪礦產資源的開採權、冶煉權和鐵路運輸權。日本人到處橫行、尋釁鬧事,甚至包庇壞人,培植漢奸。「九一八」事變後,日寇加緊了對東北的殖民化統治。由於馬忠駿有兩個哥哥在「九一八」事變前赴關內求學,因而馬家屢遭日本特務警察的監視。馬忠駿13歲時,全家被逼無奈,只得遷居瀋陽一年,並改家姓為熙。
1940年,馬忠駿考入本溪湖國民高等學校採礦冶金科。1942年,馬忠駿和鄧周立等同學好友,秘密發起了讀書活動,得到進步作家花喜露(後為中共地下黨員)的幫助與指導,先後有40多人參與了讀書活動。這些青年學生如饑似渴地秘密傳閱魯迅的《二心集》、《三閒集》、《華蓋集》、《吶喊》,巴金的《海底夢》、《家》、《春》、《秋》;高爾基的《母親》、《我的童年》以及《鐵流》、《毀滅》、《社會科學大鋼》、《大眾哲學》、《海上述林》等進步的革命書籍。
這些書在當時幾乎都是「-」,由馬忠駿保管着。他的家成了參加讀書活動的青年們經常聚集的地方。他們在這裡學習知識討論問題,盡情地發表意見。隨着學習的深入,視野的開闊,認識的提高,他們又創辦了《鐵之流》、《鐵笛》、《黑焰》、《春之花》、《合流》等手抄和油印刊物,在青年中秘密傳閱。馬忠駿是這些刊物的主要撰稿人和發行人。
1943年春,日本侵略者利用從關內抓來的「特殊工人」(指有進步思想和-精神的工人),在姚家灣子村附近修瀋丹線鐵路。工頭們對「特殊工人」異常殘暴,監視得特別嚴格,根本不許村民和他們接觸。一天,有個外鄉人迷了路,向工人們問路,惹惱了日本工頭。他們把那個問路人綁到「事務所,」用拳頭和棒子把他打得奄奄一息。此事驚動了馬忠駿,他急忙找來一些青年,跳進牆去,和工頭們講理。那些工頭害怕群眾起來把事情鬧大,不得不把問路人放走,並給他敷了藥。
1943年8月,馬忠駿毅然告別病重的父親和年老體弱的母親,奔向抗日前線。臨行時,他對父母說:「沒有國,那有家,為國只能忘家,等打敗敵人再團聚吧。」他給同學們留下一幅照片,在照片的背面上寫着:「我雖然悄悄無聲地走了,但我仍然希望我愛的人們能努力掙扎、奮鬥。」表達了他對家鄉人民的殷切希望和投筆從戎奔向抗日前線的堅定信心。
馬忠駿從本溪出發到瀋陽,住在花喜露家裡。同行4人中還有鄧周立、王抗和王勇。花喜露的愛人-群,把作路費用的金戒指縫到一件大衣的領子裡,並親自把他們送上火車。他們懷着衝出牢籠的心情到了北平。
在北平,他們來到輔仁大學學生李德儒家。李家是八路軍前方總部豫北辦事處建立的一個聯繫點。經李德儒介紹,他們又離開北平,到安陽北面10多公里遠的一個小村莊,找到陳吉清棉花行(八路軍豫北辦事處的一個轉運站),由兩個便衣護送夜行25多公里路,穿過-線,到達林北縣政府所在地任村。 在豫北辦事處,馬忠駿等人歡度了到達太行抗日根據地的第一個中秋節。以後,他們來到晉冀魯豫邊區政府,邊區政府主席楊秀峰接見了他們,並為他們召開了歡迎會,把他們留在太行山區。邊區政府介紹馬忠駿到太行「文聯」邊學習邊工作,文聯主席徐慧庸指導他系統地學習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使他的革命思想有了新的飛躍。
1943年底,日軍準備發動對太行抗日根據地的掃蕩,馬忠駿背起行裝,渡過清漳河,沿着太行山路來到接近前線的游擊區,同當地區委和民兵一起活動,並協助地方劇團搞宣傳演出。
1944年2月,馬忠駿調到太行軍區情報處工作,同年6月,又到抗大六分校學習。在這裡,他系統地學習了中共中央指定的整風學習文件,參加了大生產運動,從而受到了極為深刻的教育。不久,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45年8月,馬忠駿隨太行抗日根據地第一批奔赴東北的同志一起回到東北,被分配到本溪地區工作。當時中共本溪市委考慮將馬忠駿留在市委機關,而馬忠駿則要求到基層艱苦的地方去。市委滿足了他的要求,派他到本溪縣工作。
1946年1月,上級組織派馬忠駿到本溪縣大隊第九中隊擔任指導員。中隊長黃錫山當過土匪頭子,此時打着縣大隊旗號,乾的卻是土匪勾當。他不僅吃喝嫖賭,還變相搶奪財物,隨時都有譁變的可能。馬忠駿隻身來到這個中隊,擔着很大的風險。他首先做了大量的思想教育和爭取改造工作,使大部分戰士的思想有了轉變,成為名副其實的人民武裝戰士。
1946年2月,馬忠駿調到牛心台區任區長。牛心台區是個工農雜居的地方,早在「九一八」事變前,日本軍國主義勢力就滲透到這裡,政治背景比較複雜。 馬忠駿懷着滿腔熱情,旗幟鮮明地放手發動群眾,在先後九十多天的反奸清算鬥爭中,開了26次鬥爭會,並於1946年2月底,召開了牛心台區有史以來第一次千人大會,把民憤極大的特務頭子李大馬捧處決,為民除了害。在反奸清算的同時,馬忠駿還在牛心台區加強了政權建設和黨的組織建設,開展了「二五」減租減息。在全區26個村中,改造了23個村政權,村村都建立了農會,會員達2000多人。發展新黨員69人,有25個村實行了減租減息。全區群眾共分得糧食6.5萬公斤,現金21萬餘元。
正當馬忠駿按照黨的政策卓有成效地開展群眾工作時,國民黨反動派背信棄義撕毀停戰協定,發動了全面內戰。一場保衛本溪的戰鬥打響了,馬忠駿把主要精力轉移到支前工作上來。牛心台區的擔架隊由於組織得好,並有專人帶領,自始至終地完成了任務。在勞軍活動中,牛心台區一次就慰問部隊肥豬10口、煙捲211條、現金7 800元、雞蛋3000多個。
本溪保衛戰打了近一個月,為貫徹中共中央關於「讓開大路,占領兩廂」、「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的指示,縣機關幹部和縣保安團戰士於1946年5月8日退出本溪市。牛心台區立即成為對敵鬥爭的前沿陣地。為適應變化了的新形勢,牛心台區委決定把全區劃分為南北兩部。南部以歡喜嶺為中心。北部以法台堡子為中心。工作重點是依靠群眾創建根據地。馬忠駿主動擔負起距敵占區近、危險性大的南部領導重任。
戰亡
1946年5月16日凌晨3時,已經投靠國民黨的土匪頭子黃錫山帶領匪徒偷襲了馬忠駿駐地南三家子村。當時馬忠駿正生病發高燒,在交戰中又身負重傷,因流血過多而犧牲。他犧牲時年僅21歲。馬忠駿的戰友鄧周立得知噩耗,悲痛地寫下一幅輓聯: 「登太行,逐日寇,馳騁清津水;還長白,求解放,捐軀太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