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马秋仪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马秋仪

马秋仪: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出生于山东栖霞亭口镇马家窑村,自幼随任台湾宜兰县知县的父亲马桂芳住任所三年,故思想开化,见识博远。

基本信息

出生地:山东栖霞亭口镇马家窑村                

所处时代:清

出生时间:1873年

本 名:马秋仪

别 称:马淑祯

留学生涯

1904年(光绪三十年),与丈夫谢鸿焘结婚后,双双赴日本早稻田大学读书,是栖霞最早的女留学生。

孙中山先生1905年在东京组建中国同盟会时,她与丈夫等53人成为首批会员,丈夫谢鸿焘还是山东主盟人之一。

1905年11月,日本政府发布了《取缔清朝留日学生规则》(日文取缔是限制之意),秋瑾非常气愤,当即做好回国的准备,马、谢极表赞成,便于1905年底,相率回国。

革命生涯

马秋仪夫妇回到烟台后,在烟台与徐镜心等人秘密设置同盟会机关。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出资兴办"东牟公学"和"端本女校",遇到经费拮据时,她慷慨地将父母遗留下的田宅家产甚至个人的首饰嫁妆变卖,以资学用,山东革命党人利用新式学校为掩护,秘密开展革命活动。不久,夫妇遭当局通缉,离烟去潍县(今潍坊市寒亭区),与丈夫分别执教于潍县广文书院和崇实女校。

相关成就

1911年秋,马秋仪的丈夫谢鸿焘,受武昌起义成功的影响,毅然挑起推动山东独立的重担,她本人则积极联络女子师范学生加入同盟会,并教育两个女儿积极投入革命宣传工作。

后来烟台军政府成立,经济遇到困难,她便发起女子国民捐运动筹集资金,还动员胞弟马宝麟变卖一处庄子及土地山岚数百亩,支援新军之用。

后来革命果实被反动军阀窃取,马秋仪与丈夫十分失望,又回天无力,他们便转而投身慈善事业,1920年与丈夫双双成为烟台红卍字会的主要成员,谢任会长,她担任红卍字会董事兼芝罘女中董事,为家乡做了很多好事,章太炎先生曾撰文称赞说:"夫人初适先生时,资装甚备,后设学校及谋倡议,皆斥卖田宅以奉之。光复事成,其夫妇亦耦俱无等差矣。"

马秋仪与山东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时期,饱受多端压迫的中国女性抖却数千年的身心束缚,一扫忸怩之态,积极参加由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反清革命斗争,开启了近代女性自觉参与政治生活的新一幕。据统计,当时参加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同盟会的女会员总计达59人,包括何香凝、秋瑾、吴亚男吴弱男方君瑛徐宗汉、马秋仪等人。其中有赴日女留学生18人。

马秋仪是山东最早加入同盟会的女性,亦是近代山东最早的女留学生。马秋仪效秋瑾之为人,与丈夫谢鸿焘慷慨赴义,毁家纾难,献身革命,实为近代女性政治史上之光彩的一页。

对此山东近代史上第一名女同盟会员、第一名女革命党人、第一名近代女留学生,笔者称之为“山东辛亥革命第一女性”。

一、留学东瀛,矢志革命

马秋仪,女,原名马肃贞,后改名秋仪,“字肃贞”。同治九年(1870)九月八日,马秋仪生于山东栖霞县亭口镇马家窑村。

马秋仪与谢鸿焘同赴日本留学,是栖霞最早、也是山东最早的女留学生。在日本,马、谢积极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反清革命活动,联络革命志士,结识了不少革命党人。此间,马秋仪与著名的女革命党人秋瑾相识。秋瑾英姿飒爽,思想激越,有侠女风。其出人言行和光彩形象,很快引起马秋仪的注目。

秋瑾创立“天足会”,提倡女权,主张振兴女学,都得到马秋仪的激赏和支持。1905年11月2日,日本政府颁布《取缔清朝留日学生规则》,取缔中国留日学生的政治活动,剥夺***,禁止集会和结社,并进行检查书信等。秋瑾非常气愤,当即与学友呼吁中国留学生罢课抵制。但人心不齐,没有成效。抗议不成,秋瑾马上做好回国的准备。她不顾校方种种禁令,充任女留学生代表在留学生集会上慷慨陈词,力主全体留学生归国抗议。当时留学生分为两派,一派主张回国,一派主张复课、继续学业。马秋仪积极赞成秋瑾的主张,“相约办学校以鼓吹革命”。有人谓马秋仪此时把自已的名字改作“秋仪”,以示景慕之义。[1]

1905年底,马秋仪与丈夫一起回国,“镜心偕谢鸿焘、陈纪云等回烟台”。

二、毁家办学,襄助革命

马秋仪夫妇回国后,在烟台与徐镜心等人秘密设立同盟会机关。烟台成为中国同盟会在北方的活动中心(此前东京的同盟会总部即确定在烟台设立北方支部,辖华北、东北、西北8省会务)。作为山东以至北方中国对外交通的重要门户,烟台在反清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时烟台与日本有客船往来,交通便利,北方留日学生出入国内多经由此地,同盟会在烟台的活动具有影响全国的意义。

1907年7月,徐锡麟、秋瑾领导的安徽巡警学堂、浙江大通学堂起义失败。马秋仪悲愤不已,义无反顾地继承烈士遗志继续奋斗。此间清廷加紧了对各地新式学堂的监视。丁惟汾从东京派来任教东牟学堂的数名教员已被通缉。端方侦知烟台革命党人的消息,“使烟台吏逮捕”。

东牟、端本两学校于1908年春被迫关闭,谢鸿焘、马秋仪出走潍县。东牟公学前后存在3年之久,实际上发挥了山东同盟会东部联络机构的作用,成为胶东地区的革命中心。武昌起义爆发后,烟台建立了革命派组成的革命军政府,各县纷纷爆发了独立斗争,其中东牟公学的师生起了骨干和先锋作用。马秋仪、谢鸿焘等的办学之功终见成效。

谢鸿焘、马秋仪夫妇避离烟台去潍县继续进行革命活动。谢鸿焘执教于潍县教会学校广文书院,因思想激进,一年后被英国牧师辞退。马秋仪夫妇回家乡栖霞活动。同盟会员、潍县人于瀛“举荐谢鸿焘夫人马秋仪任教于济南崇实女校”。谢鸿焘随之亦赴济南,任山东优级师范学堂监学。此时,山东同盟会组织未能健全地发展。山东“同盟会组织涣散,没有严格纪律,干与不干,任从自便”。“有的积极工作,有的无工作表现”。主要领导人徐镜心赴东北宣传革命。谢鸿焘、马秋仪在济南继续坚持革命活动。

三、投身辛亥革命,不遗余力

1911年秋,革命风潮渐起,马秋仪积极联络女子师范学生加入同盟会,并教导两个女儿谢兰畹谢兰馨投身革命宣传工作。邓谢兰馨记载:马秋仪“曾联络女师师生,如龚绍兰孙建炎(字邑清,秦德纯之妻,姐之女师同学)、李睿源(懿哲)、李蓬源(淑芝)、秦赞(凤仪)、秦宝镜(后到南京做女子革命军人,民元秋回济南病死)及谢君两女谢兰畹(湘九)、谢兰馨(馥如)等加入同盟会,宣传革命”。

1912年5月23日,马秋仪等为女子国民捐会成立事致电总统袁世凯、副总统黎元洪、南京留守黄兴、国民捐总会、各都督,议会、各埠报馆暨全国女界同胞等:“债权要挟,危险万分,舍国民捐,无救亡策。黄留守提倡于前,各省响应于后,我女界同享共和,即应同尽义务。仪等窃不自揣,爰在烟台发起女子国民捐会。惟财力绵薄,务希我全国女界群表同情,分行举办,曷胜翘盼之至!

”次日,马秋仪致电女子同盟会,以己身为例倡导女子捐助革命:“去岁革命事起,亦多毁家助饷,持戟从戎,卒收排满之效果。乃民国初建,需款孔殷,不借债则国亡于内忧,借债则国亡于外患。黄克强先生国民捐之提议,实救我四万万同胞唯一政策也。……秋仪才力虽弱,愿尽

内容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参考资料

  1. 秋瑾的栖霞盟友马秋仪,水母网,2008-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