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马蹄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马蹄根

马蹄根是莲座蕨科植物,同时它也可作为中药,有清热解毒;利尿祛湿;活血止血;祛瘀止痛等功效。

基本信息

界; 植物界

门; 蕨类植物门

亚门; 真蕨亚门

纲; 厚囊蕨纲

目; 莲座蕨目

科; 莲座蕨科

属; 观音座莲属

目录

1马蹄根

2介绍

3价值

4概述

马蹄根

【异名】马蹄蕨[1]。

【来源】为莲座蕨科植物大莲座蕨(Angiopteris magna Ching)的根状茎。

【植物形态】大莲座蕨

植株高大。沿小羽片背面边缘排成2行,褐色。

生于山涧林下、水边等阴湿处。分布云南、广西等地。

【归经】心;肺;大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利尿祛湿;活血止血;祛瘀止痛

【考证】出自《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科属分类】观音座莲科

【采集】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性味】苦涩,寒。

【功用主治】清热解毒,止血,祛湿利尿。治肠炎,痢疾,食滞腹胀。肾炎水肿,肺结核,咳血,血崩,跌打,风湿,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研末,每次1.5-3g,每日3-6g。

介绍

【出处】出自《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拼音】 Mǎ Tí Gēn

【英语】 Large Angiopteris

【别名】马蹄蕨

【来源】药材基源:为观音座莲科植物大观音莲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giopteris magna Ching

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大型陆生蕨类。根状茎肥大,肉质圆球形。叶大型,纸质,一至三回羽状复叶;叶柄粗长,基部有1对大而坚硬的马蹄形托叶状附属物;羽片互生,长圆形,长45-55cm,宽20-30cm;羽柄暗棕色,长6-12cm,第1对羽片多为3对,最终小羽片7-8对,宽披针形,先端渐尖收缩呈尾状,边缘有尖齿牙,基部圆形;叶脉大部分分叉。孢子囊群褐色,长圆形,长2-3mm,相互接近,沿小羽片背面边缘排成2行,每个孢子囊群有孢子囊14-18个,孢子囊无隔丝。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涧林下、水边等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云南南部。

【性味】苦;涩;寒

【归经】心;肺;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祛湿;活血止血;祛瘀止痛。主泄泻;痢疾;肾炎水肿;胃脘疼痛;肺痨;咳血;崩漏;跌打肿痛;风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研末,每次1.5-3g,每日3-6g。

【摘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价值

【名称考证】

马蹄根 (《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科目来源】

莲座蕨科植物

【药用部位】

大莲座蕨的根状茎。

【性味归经】

苦涩,寒。入心,肺,大肠三经。

【功效主治】

清热解毒,利尿祛湿,活血止血,消滞除胀。治肠炎,痢疾,食滞腹胀,肾炎水肿,肺结核,咳血,血崩,跌打,风湿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或研末。

【资源分布】

分布云南、广西等地。

【原生形态】

大莲座蕨植株高大。根状茎球形,肥大。大型1~3回羽状复叶,纸质,叶柄粗长,基部有肉质托叶状的附属物(形如马蹄)2枚;羽片长圆形,长48厘米,宽20~30厘米,羽柄长约6厘米,褐色;小羽片阔披针形,近对生,基部小羽片长10~12厘米,上部小羽片长16~22厘米,宽约3厘米.孢子囊群长圆形,长2毫米,彼此接近,沿小羽片背面边缘排成2行,褐色。

生于山涧林下、水边等阴湿处。

【参考出处】

《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相关药材】

红毛叶马蹄香根红毛叶马蹄香马蹄细辛马蹄蕨马蹄草马蹄甲马蹄叶马蹄犁头尖野马蹄草

【关 键 词】

清热解毒利尿祛湿活血止血消滞除胀肠炎痢疾食滞腹胀肾炎水肿肺结核咳血血崩跌打风湿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概述

植物概述

中文学名:马蹄根

拉丁学名:Angiopteris fokiensis Hieron.

二名法:Bauhinia variegate

别名:马蹄蕨、牛蹄劳、马蹄树、地莲花、马蹄香、马蹄附子、观音座莲、观音莲、马蹄莲、马蹄风、山羊蹄、山猪肝、大凤尾、牛脚迹、羊蹄甲、渡饥草。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纲: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

亚纲:蔷薇亚纲(Rosidae)

目:豆目(Fabales)

亚目:豆亚目

科:豆科(Leguminosae sp)

种:马蹄蕨

植物形态

多年生大型陆生蕨类,植株高1.5-3m。根状茎直立,块状。叶柄粗壮,肉质而多汁,长约50cm,基部有肉质托叶状附属物。叶簇生,草质,宽卵形,长宽各约60cm以上,二回羽状;羽片互生,狭长圆形,宽14-18cm;小羽片平展,上部的稍斜向上,中部小羽片7-10cm,宽1-1.8cm,披针形,先端渐尖头,基部近截形或近全缘,具短柄,下部的渐短缩,顶生小羽片和侧生小羽片同形,有柄;叶缘均有浅三角形锯齿,侧脉一般分叉,无倒行假脉。孢子囊群棕色,长圆形,长约1mm,距叶缘0.5-1mm,通常有8-10个孢子囊组。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林下溪边或阴湿的酸性土壤或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生长习性

喜阳光和温暖、潮湿环境,不耐寒。我国华南各地可露地栽培,其他地区均作盆栽,冬季移入室内。宜湿润、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栽植地应选阳光充足的地方。

繁殖培育

管理粗放,应注意树形的美观,如出现偏长,应及时立柱加以扶正,幼树时期要作修剪整形。

种子多不发育,繁殖多采用扦插或压条、嫁接法,扦插于夏、秋季进行。

有白蛾蜡蝉、蜡彩袋蛾、茶蓑蛾、棉蚜等危害,可喷施90%敌百虫或50%马拉松乳剂1000倍液杀灭。

药用价值

【性味】苦;寒;凉

【归经】心;肺经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祛瘀止血;镇痛安神。主痄腮;痈肿疮毒;毒蛇咬伤;跌打肿痛;外伤出血;崩漏;乳痈;风湿痹痛;产后腹痛;心烦失眠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鲜品30-60g;研末,每次3g,每日9g;或磨酒。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或干品磨汁涂;或研末撒敷。

【各家论述】

1.《陆川本草》:清凉败毒。治疮痈,疖肿。

2.《湖南药物志》:祛风解毒。

3.《广西药植名录》:治风湿骨疼,热咳,腮腺炎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去须根,切片,晒干或鲜用。

【摘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1]

参考文献

  1. 马蹄根, 药品通 , 2018-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