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馬聽·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駐馬聽·舞作者白樸 |
作品名稱:駐馬聽·舞 創作年代:元代 作品體裁:散曲 作 者:白樸 作品別名:【雙調】駐馬聽·舞 作品出處:《全元散曲》 |
《駐馬聽·舞》是元曲作家白樸創作的一支小令。此曲緊扣着舞者的身姿,形象地描寫出人體造型的藝術魅力。小令先寫舞者的髮式和體形,再寫舞者的具體形象,並加以聯想,又結合舞樂特點,最後寫觀眾的印象,準確而又生動地描繪了舞姿的優美和場面氣氛的熱烈。全曲用語典雅清麗,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1]
駐馬聽·舞作品原文
【雙調】駐馬聽·舞⑴
鳳髻蟠空⑵,裊娜腰肢溫更柔。輕移蓮步,漢宮飛燕舊風流⑶。謾催鼉鼓品梁州⑷,鷓鴣飛起春羅袖。錦纏頭⑸,劉郎錯認風前柳⑹。
駐馬聽·舞注釋譯文
⑴雙調:宮調名,元曲常用的十二宮調之一。駐馬聽:曲牌名,入雙調,八句六韻。
⑵鳳髻蟠空:髮髻是盤空鳳形。
⑶飛燕:用西漢成帝皇后趙飛燕典故:《漢書·外戚傳下·孝成趙皇后》:「孝成趙皇后,本長安宮人……學歌舞,號曰飛燕。」
⑷鼉(tuó)鼓:用鼉皮蒙的鼓。《詩經·大雅·靈台》:「鼉鼓逢逢。」鼉,即揚子鱷。梁州:指《梁州》大曲。
⑸纏頭:觀者賞賜給歌妓的錦緞類稱纏頭。
⑹劉郎:用劉晨、阮肇天台山遇仙的典故,喻指情郎。劉義慶《幽明錄》記載:漢明帝永平五年﹐會稽郡剡縣劉晨﹑阮肇共入天台山採藥,遇兩麗質仙女,被邀至家中,並招為婿。劉晨又被稱為劉郎。
鳳凰形髮髻盤成空花,裊娜腰肢溫潤輕柔。轉移變換蓮步,像漢宮趙飛燕那般美艷風流。黿鼓疾響演奏《梁州》舞曲,隨舞曲翻飛繡着鷓鴣的春羅衣袖。送上錦緞纏頭,情郎哥錯認成風前的春柳。
駐馬聽·舞創作背景
此曲創作時間難以確證。白樸幼年遭受了家國之難,懷有對故國的哀嘆以及對元朝現狀的憤懣之情,嚮往遠離塵囂的閒散生活。由於內心對現實社會的不滿,白樸一生拒絕出仕,放浪形骸,大多數的時間都寄情于山水。在創作中,有將近大半散曲都是寫景詠物的。因此他的作品經常會出現描寫他日常生活中的場景,這支小令就是表現其悠遊生活的作品。
駐馬聽·舞作品鑑賞
這首小令緊扣着舞者姿態來寫,生動形象地表現出古代舞蹈人體造型的藝術魅力。
「鳳髻蟠空,裊娜腰肢溫更柔」,從髮式和體形兩者點染舞者的精緻裝飾和天生麗質,先寫直觀外部形象,初步描寫她的俏麗姿態。這是對舞者形象的特寫,可謂工於發端。
接着「輕移蓮步,漢宮飛燕舊風流。謾催鼉鼓品梁州,鷓鴣飛起春羅袖」幾句描寫舞者的具體形象。蓮步輕移,是舞蹈的開始;音樂聲起,是舞蹈漸入佳境;舞袖翻飛,是舞蹈的高潮。作者抓住舞的基本特徵,用輕衫飄舞、蓮步輕移、羅袖翻飛的動態形象,和漢宮趙飛燕「舊風流」的恰當聯想,以及突出鼉鼓頻催、《梁州》大曲伴唱的舞樂特點,簡練、準確而又生動地描繪了舞姿的優美和場面氣氛的熱烈。
最後「錦纏頭,劉郎錯認風前柳」用作為觀眾代表的「劉郎」眼光,用他「錯認風前柳」的幻覺形象,渲染、強調了舞者留給觀眾的難忘印象。這兩句實際上寫的是觀者的評價,纏頭頻送,已見出欣賞者的態度,更有沉浸於樂舞中者,竟將舞者姿態視為風中搖曳之春柳,尚未從沉醉中醒來。
此曲寫法極其誇張,強調了舞蹈藝術的感染力量,使人有如見如聞之感,其用語之典雅、清麗也增強了藝術感染力。
南京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王星琦《元曲三百首注評》:曲寫舞者姿態,頗得丹青法。敷色點染,層次分明。層層寫來,是將文字當了畫筆,直到活脫脫畫就一位姿容絕麗、技藝出神入化的舞蹈者來。
駐馬聽·舞作者簡介
白樸(1226—1306後),元代戲曲作家、詞人。字太素,號蘭谷先生。隩州(今陝西河曲)人。後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父白華為金樞密院判官。金亡時尚年幼,因其母為蒙古軍所掠,遂得元好問救助,倖免於難。入元後,不肯出仕,浪跡山水。曾一度寓居金陵(今江蘇南京),晚年仍歸北方。雜劇、散曲作品以綺麗婉約見長。與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並稱「元曲四大家」。所作雜劇今知有16種,現存《梧桐雨》等3種,皆描寫愛情。另有詞集《天籟集》。清初楊友敬掇拾白氏散曲附於集後,名《摭遺》,有小令37首,套數4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