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騷體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騷體賦

 

 

 

騷體賦漢賦中的一類,它是從楚辭中發展而成的,體制上模擬楚辭,形式上屬於騷體,所以稱為騷體賦。以「兮」字句為主,句式已經散文化。

騷體賦重在詠物抒情,且多抒發抑鬱之情。如:抒發懷才不遇的不平和牢騷。代表作是賈誼的《吊屈原賦》、《鵩鳥賦》,司馬相如的《長門賦》,淮南小山的《招隱士》,司馬遷的《悲士不遇賦》等。

基本信息

騷體賦是漢賦中的一類,它是從楚辭中發展而成的,形式上屬於騷體,所以稱為騷體賦。騷體賦的大都是抒發懷才不遇的不平,抒發一種不得幫閒的牢騷。首倡者是西漢初年的賈誼,代表作是《吊屈原賦》《鵩鳥賦》,其他代表作品有司馬相如的《長門賦》,司馬遷的《悲士不遇賦》等。 這種賦在內容上側重於詠物抒情,且多抒發哀怨之情,近於《離騷》的情調。在形式上也與楚辭接近,常用帶有「兮」字的語句。 [1] 另外,過去有人總結過,「騷」調以虛字為句腰,腰上一字與句末一字平仄相異為諧調,平仄相同為拗調;《九歌》以「兮」字為句腰,句調諧拗亦同。騷體可以稱詩,亦可以指賦。漢以後署名蔡琰的騷體《悲憤詩》後半部分,韓愈的《復志賦》,柳宗元的《懲咎賦》、《閔生賦》等均可歸入騷體類。

代表人物

騷體主要作家:屈原、宋玉、蔡琰。代表作品有《九歌》、《離騷》等。

特徵

較之屈原以前的詩歌形式,騷體賦主要有以下特徵: 一是句式上的突破。屈原創造了一種以六言為主,摻進了五言、七言的大體整齊而又參差靈活的長句句式。這是對四言體的重大突破。

二是章法上的革新。屈原「騷體」不拘於古詩的章法,放縱自己的思緒,或陳述,或悲吟,或呼告,有發端,有展開,也有迴環照應,脈絡又是極其分明的。

三是體制上的擴展。屈原以前的詩歌大多只是十多行、數十行的短章。而他的《離騷》則長達372句、2469字,奠定了中國古代詩歌的長篇體制。

發展階段

漢代騷體賦大體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

首倡者是西漢初年的賈誼,他是漢代第一位卓有成就的賦作家,代表作有《吊屈原賦》《鵩鳥賦》,作品善於運用比興,情感節律與語言節律相與抑揚,還有着較為明顯的楚辭痕跡;抒情述志,情感濃郁,是賈誼辭作的主要特色,這一點與楚辭有明顯的繼承關係,且與有來的漢大賦有別。

武帝時代,騷體賦揉進了三、四言句式,淮南小山《招隱士》句式參差不齊,形象詭異,情景奇特,是其代表。

西漢中期以後,騷體賦逐漸定型,嚴忌的《哀時命》,東方朔的《七諫》,王褒的《九懷》等是典範之作[1]

參考文獻

  1. 淺論漢朝騷體賦,搜狗2018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