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高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高斌(1683年-1755年)原為包衣,後入滿洲鑲黃旗,其女被冊封為乾隆嬪妃後,改為滿姓高佳氏,字右文,號東軒。慧賢皇貴妃之父,曾任河道總督、大學士、內大臣,為清朝政治人物、清朝吏部尚書及河道總督,為清朝的治河名臣。乾隆二十年三月卒於治河工地,享年73歲。二十二年時清高宗因其「任河道總督時頗著勞績......功在民生,自不可沒」,下令入祀賢良祠,賜諡文定。


簡表說明

清朝的治水大臣兼專家;慧賢皇貴妃之父高斌生平介紹原圖連結
姓名    高斌   
字     右文
號     東軒     
別稱    原姓高氏,嘉慶時改姓高佳氏
旗譜    由漢軍包衣抬旗,入滿洲鑲黃旗
 身份    乾隆朝外戚、大臣

      (清朝政治人物、清朝吏部尚書、河道總督)       


 民族    漢     
出生時間  西元1683     
逝世時間  西元1755    
主要成就  治河有功、入祀賢良祠


生平簡介

高斌世居遼陽地,出身內務府包衣世家,初隸內務府。

雍正時期

  • 雍正元年,授內務府主事。
  • 雍正六年,授廣東布政使,調浙江、江蘇、河南諸省。
  • 雍正九年,遷河東副總河。
  • 雍正十年,調兩淮鹽政,兼署江寧織造。
  • 雍正十三年,出任江南河道總督,開挖碭山毛城鋪引河,開新運口,堵塞舊口,防止黃河水倒灌入京杭運河。

乾隆時期

  • 乾隆元年,疏請河工搶修工段需用土方,令河兵挑運十之四,用民工十之六。黃河水漲,,黃河水漲,乾隆帝命高斌會同兩江總督趙弘恩、河南巡撫富德共同提出治水對策。高斌在赴任後不久,提出治水之策,他建議疏浚毛城鋪城以下河道,並於相應位置開河建壩。此方案經批准實行。[1]
  • 乾隆二年,高斌復請別開新運口,堵塞舊運口,以避黃河倒灌。
  • 乾隆三年,淮、揚運河工竟,有旨嘉獎。趙弘恩內擢戶部尚書,亦詣京師。上命王大臣集議,並召之芳等皆與。
  • 乾隆六年,任直隸總督兼總河印務。
  • 乾隆七年,淮、揚水災,上命高斌及侍郎周學健會總督德沛等治賑。
  • 乾隆十年,五月辛卯,接替訥親,擔任清朝吏部尚書,十二月入直軍機處。
  • 乾隆十一年,御史楊開鼎劾南河河道總督白鐘山河決匿災不報,命高斌往江南會總督尹繼善按治,白鐘山坐奪官。
  • 乾隆十二年,遷議政大臣。由來保接任吏部尚書。三月任文淵閣大學士。
  • 乾隆十三年,十二月,再管江南河道總督。
  • 乾隆十八年,運河決口,寶應、高郵被淹,高斌被革職留任。
  • 乾隆二十年,高斌在任上去世,諡號文定。其女慧賢皇貴妃,慧賢皇貴妃之妹(即另一女)嫁鄂爾泰二子鄂實,其子高恆,其侄高晉。
  • 乾隆二十年,賜諡文定。御製懷舊詩,列五督臣中。命祀賢良祠。

影片分享

高斌臨走前想見見高貴妃,但父女倆感情淡薄



參考資料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