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杰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高杰村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无定河汇入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处。该村位于县城东45公里处,东、南隔黄河与山西省石楼县韦家湾乡和前山乡相望,西隔无定河与老舍古乡、李家塔镇为邻,北与解家沟镇、二郎山乡接壤。总面积110平方公里,人口12677人,高杰村镇为清涧县15个乡镇之一,是清涧县东区较大的一个乡镇。[1]
中文名:高杰村
行政区类别:村
所属地区:陕西省榆林市
面 积:110 km²
人口数量:12677人
地理位置
追根溯源,高杰村镇的行政区划几经变迁。1958年9月,撤区并乡,全县建立了高杰村、石咀驿等13个人民公社。1984年行政机构改革中,撤销人民公社建制,取消生产大队,全县辖14乡4镇640个行政村。当时高杰村为乡。1997年11月,经省政府批准,高杰村乡改为高杰村镇。高杰村镇濒临黄河,境内渡口较多,其中较大的渡口有辛关、崖头、河口、高家坬四处。1936年,毛泽东从这里渡过黄河,踏上了东征之路。境内还有全县最早最大的企业—清涧县东风水电站。
历史沿革
行政上属于清涧县管辖,1958年建高杰村公社,1984年改乡,1997年改镇。
行政区划
下辖高杰村、高家坬、大有坪、阳曲山、瓦窑沟、后坪、南坬、河口、高坪坬、辛关、张家畔、玉家山、李家崖、鹿塬、麻家山、东里坬、东白家畔、庄头、马其山、贺家山、进土头、崖头、木家山、白家山、后山、圪洞坬、枣坪塔、李家也、袁家沟、呼家山、邓家坬、刘家山、井家山、贺家湾、南山、崔家塔、赵家山、胡昌坪、刘家坬、井家坬、井坬山、西白家畔等42个村委会。
支柱产业
红枣是高杰村的支柱产业,由于地理位置紧靠两条大河,由两河冲积形成的三角洲土壤较为肥沃,非常适合红枣等经济作物的生长。红枣既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世界红枣原产中心地,有老河坝枣业、百姓枣业为首的大小红枣加工企业10多家。农产有小麦、大豆、谷子、红枣等。
地理交通
境内有县级一条柏油公路通往县城,另外有镇政府所在地高杰村向西至袁家沟村和向东到河口村两条柏油公路,其他公路都为黄土平整后形成的路面,基本上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的目标。境内有两座大的桥梁,一座由高杰村镇政府通过无定河与对面川口村连接,另外一条位于李家崖西南的东风水电站通过无定河与玉家河镇连接。
历史文化
高杰村是高杰村镇所在地,是清朝以来县内知名的文化村,也是清涧的第二大村,全村有1200余人。抗战时,八路军警备3团团部驻于此。该村的许多村落遗址都是当年贡生举人、进士翰林及县令知州、老爷少爷们的官邸,这些充满旧式府第风范的古老园林,有的已断垣残壁,有的风貌俨然。设立在村中的高杰村中学(当年的清涧县第二高级中学)是三十年代初清涧县很有影响的乡下最高学府。从这里走出的如白雪山、白成铭、白向银、张子良等人,作为中国共产党陕北创建初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为党为人民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在这所学校的感召下,白氏家族的40多位名门才子、仁人志士为中国革命英勇献身,在高杰村英烈的史册里,增添了悲壮而又辉煌的一页。高杰村,也因山灵水秀、人才济济而被称为“清涧第一村”!当代名人有白治民、白如冰、白栋材、白明善等。
红色成就
清涧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是陕北建立党、团组织较早的地区之一。而高杰村镇,又是清涧最早“红”起来的乡镇。从1924年开始,清涧籍学生白明善(高杰村镇人)、白雪山(老舍古乡人)、白自强(高杰村镇人)、白如冰(高杰村镇人)、唐洪澄(二郎山乡人)等人相继考入省立第四师范(绥德师范)、省立第六中学(榆林中学)、省立第四中学(延安中学)。他们在学校接受马克思主义,先后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成为后来清涧县创建党、团组织的骨干力量。
1925年—1927年初,这些青年回到清涧,从改革教育入手,以教育为掩护,秘密开展党的活动。1926年春,清涧县共青团特别支部在清涧县第二高级小学(在高杰村)建立,隶属共青团绥德地委领导。清涧县共青团组织的创建早于共产党组织(1927年3月在县城第一高级小学建立第一个党支部),第二高小特别支部是清涧县最早建立的团组织。1927年11月,中共清涧区委成立,下辖清涧县城关第一高小、高杰村第二高小、店则沟第三高小、老君殿(今属子洲县)第四高小和袁家沟、解家沟等十几个党支部和党小组。1928年4月,中共清涧区委扩建为清涧县委,下设中共东区、城区、店则沟区和老君殿区四个区委。中共高杰村支部委员会和中共袁家沟支部委员会属中共东区区委管辖。高杰村镇高杰村人白自强、高杰村镇袁家沟村人白如冰分别担任过中共高杰村支部委员会书记和中共袁家沟支部委员会书记。
高杰村镇人文荟萃,英才辈出。先后培养出清涧新教育思想的先行者白雍熙,革命先烈白明善,“白氏三兄弟”—白自强、白自立、白自成,八一勋章、独立解放勋章获得者、少将白寿康,陕北著名的“六马”之一—马义(原名白炳炘),地质学家白家驹以及白如冰、白栋材、白治民等杰出人物。值得一提的是,这里至今还传颂着“英雄十姊妹”的动人故事。
1927年—1928年,高杰村镇相继办起了男子、女子学校各1所,在校就读学生有20多人,其中有 “十姊妹”中的白茜、白烈飞、白云帆、白国英、白怀英5人。“十姊妹”中最大年龄的24岁,最小的11岁。她们较早地接受了马列主义新思想,懂得了妇女闹革命的道理。1934年,“十姊妹”同时参加红军,走上了革命道路。她们宣传男女平等,反对买卖包办婚姻,帮助妇女剪发、放脚,教唱革命歌曲,发动贫苦农民斗地主、分田地,成为陕北革命史上最早参加红军队伍的巾帼英雄。在她们的影响下, 30多名妇女参加了革命,涌现出许多感人的事迹。
毛主席事迹:1936年的2月5日,毛主席翻山越岭,从川口过无定河经后坪里,行程30多公里,于下午到达高杰村镇的袁家沟村。随后东征红军总部100多人也抵达袁家沟。毛主席在袁家沟住在白育才家的窑洞里,他和其他领导在袁家沟筹划着要指挥部队东征,那一年的雪下的可真大。为了查看东渡黄河的地形,毛主席亲自到距离袁家沟15公里、毗邻黄河的高家坬,看着白雪覆盖的黄土高原,一望无际,雄壮起伏,便有感而发。当晚回到袁家沟居住的窑洞,点着蜡烛挥毫泼墨写下了《沁园春·雪》。在袁家沟,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发表了著名的《东征宣言》,《宣言》主张:“停战议和,一致抗日,号召全国人民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知识出知识,结成最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和汉奸卖国。”1936年2月20日,红军在毛主席的指挥下在高杰村镇辛关村的房儿沟东渡黄河,发起了历时4个月的东征战役。
人文资源
高杰村镇钟灵毓秀,物华天宝,蕴藏着异常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这里形成一条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旅游线路:白明善烈士陵园—袁家沟—高家洼塬—鱼儿峁—李家崖鬼方都城遗址—细腰关窑穴遗址—河口。如果沿着这条线路旅行,特别是在红枣成熟的季节,那山山相连、沟沟相通的一望无际的枣林结着又肥又壮、红玛瑙一样的大红枣儿,香气四溢,漫山芬芳,使人垂涎三尺。你不仅会被这千沟万壑、漫山遍野的红枣所倾倒,更会被枣乡秀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文化景观所陶醉,令你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视频
清涧高杰村古文化村落(哈喽清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