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魚鱗 |
魚鱗 指魚外表保護自身,防止水流失的外殼,一般呈扇狀。魚鱗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和多種維生素,還有鐵、鋅、鈣和多種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以及膠質。
魚鱗中還含有多種不飽和脂肪酸,可減少膽固醇在血管壁上的積聚,具有預防動脈硬化、高血壓及心臟病等功效。在某些地區,魚鱗還可以被用作裝飾。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魚鱗 [1]
外文名 scale
來源 魚的皮膚保護層
學科 魚類學
擴展閱讀 本草綱目-魚鱗更多>> 「釋名」時珍曰∶鱗者,粼也。魚產於水,故鱗似粼。鳥產於林,故羽似葉。獸產于山, 故毛似草。魚行上水,鳥飛上風,恐亂鱗、羽也。
「主治」食魚中毒,煩亂或成症積,燒灰水服二錢 錄》)。
形態結構
不同種的魚的鱗片數量和排列也不一樣。
魚鱗的內部是緊密的纖維板層結構,還有一層生物膜結構,以羥基磷灰石為主要成分的無機物主要分布在魚鱗的表層。對於魚鱗的結構,根據已有數據,推測與骨結構類似。真骨類的魚鱗魚體側是纖維板層,表面是骨質層組成的薄形板狀構造。
種類
盾鱗
盾鱗(placoid scale)軟骨魚類所特有
的鱗片,由棘突和基板兩部分組成。各棘突均向後伸出於皮膚之外,以手由後向前撫摸魚體皮膚,則如摸砂紙一樣,棘突外被一層釉質;基板埋在真皮內,內有髓腔,有神經和血管通入腔內。在發生上,釉質來自外胚層,由表皮細胞所分泌;內層的齒質來自中胚層,由真皮乳突的細胞所產生。楯鱗和牙齒是同源器官,牙齒同樣是由釉質和齒質形成,其內也有髓腔。
硬鱗
硬鱗(ganoid scale)為硬骨魚類(鱘魚、多鰭魚、雀鱔等)所特有。
是由真皮形成的骨質板,表面覆有一層堅硬的閃光質,鱗多呈菱形,成對角線排列。
圓鱗
圓鱗(cycloid scale)是一種骨質鱗,由真皮演變而來。鱗片略呈圓形,前端斜插入真皮內,後端游離,彼此作覆瓦狀排列於表皮之下,游離端圓滑,故稱圓鱗,見於硬骨魚(較為原始 多見於鯉科魚類)。
櫛鱗
櫛鱗(ctenoid scale)也是一種骨質鱗,和圓鱗相似,只是游離緣有數排鋸齒狀突起,見於比較高等的硬骨魚(鱸形目等)
圓鱗和櫛鱗統稱為骨鱗。
功能
機能
在魚肚部的鱗,能反射和折射亮光,猶如一面鏡子,從而使底下兇猛的水生動物眩目,產生天水一色,不辨物體,成為天然的偽裝;背部魚鱗深色,與水底顏色相似,來自水上的天敵不易分辨。 為魚體提供了一道保護屏障,使它與周圍的無數微生物隔絕,有效地避免感染和抵抗疾病。
作為一層外部骨架,鱗既可以使魚體保持一定的外型。此外,生物學家根據鱗片上環生的年輪(每輪表示過一冬),判知魚的年齡;亦可較為正確地掌握其生長、死亡率及健康狀況。 魚鱗可使魚體減少與水的摩擦,減少阻力。而且可使天敵(如:人類)捕捉時滑手,得以逃生。
養殖(判魚齡)
取塊魚鱗,洗乾淨,放在放大鏡下仔細觀面有輪環,輪環有窄也寬.鱗片上有寬,窄寬環分多少組,魚的年齡就是多少年。 但鱗片適於鑑定年齡組成簡單、生長較快種群的年齡 ,年輪讀數的總吻合率可達 90 5% ,而與耳石上年輪讀數的吻合率可高達 91 7% ;用鱗片鑑定年齡結構複雜、生長緩慢的種群年齡 ,兩觀測者總吻合率只有 50 9% ,各齡組吻合率隨年齡上升而迅速下降 ,與耳石上年輪讀數總吻合率也僅為 56 6 % ,存在比耳石低估高齡個體年齡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