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西尹氏宗祠.讀後(張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魯西尹氏宗祠.讀後》是中國當代作家張強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魯西尹氏宗祠.讀後
我讀了尹慶祚——尹先生編著的《魯西尹氏宗祠》以後,受益匪淺,感觸頗深,受《魯西尹氏宗祠》一書文化的深刻薰陶,感覺不回味一下,就好像掉了麼似的,徹夜難眠,於是欣然命筆。
《魯西尹氏宗祠》是魯西尹氏家族的文化,也是國家的文化,起碼是國家文化的一部分。因為國家是家族的大家,家族是國家的小家。文化是民族、國家瓜瓞連綿、興旺發達的保障!一個國家文化興則國家興,文化強則國家強!
大家都知道古代世界上有4大文明古國,為什麼只有中國保存下來了,這就是因為中國有世界上最先進的文化——古典文化。儘管幾千年來,中國也曾有金朝、元朝、清朝異族侵入,暫時掌握了我們國家最高權力。但是他們放棄的是他們自己的文化,接受的卻是漢族文化。是中國的漢文化將他們鐵蹄熔化了。他們最終還是被中國文化征服了,用中國的文化治理中國。
「魯西尹氏宗祠」是魯西尹氏祖先靈魂棲息地,也是魯西尹氏後人聚集的場所。從建築時間之快,捐款數目之多,建築規模之大,可以看出尹氏家族文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無物能比。魯西尹氏宗祠蘊藏着先人豐富的文化和智慧,但是讀懂她的人更有文化和智慧。編著《魯西尹氏宗祠》尹先生,就是讀懂了魯西尹氏宗祠的賢人。所以他才有知識、有能力、有智慧編著《魯西尹氏宗祠》一書。
如果說魯西尹氏宗祠就是一個優秀文化的寶庫,那麼《魯西尹氏宗祠》就是這個寶庫登記簿。改革開放以後,各地現有的文物相繼開放,慘遭破壞文物也相繼恢復。但是人們見了,特別是年輕人,有誰知道其中含義呢,都是走馬觀花或蜻蜓點水的瞅一眼,看看新鮮就走過去了。沒有人考慮過文物的文化價值和育人功能。《魯西尹氏宗祠》一書應運而生,彌補了這個缺憾!
打開《魯西尹氏宗祠》一書,你收穫的是文化知識,受到的是人文教育。那巍峨聳立牌坊,僅僅是飽人眼福的石頭框架嗎?它是旌表人物的標誌;比如書中的割耳牌坊,是表彰尹家一位節婦,16歲娶進尹家門,19歲守寡,上有年邁的婆母,下有3歲多的孩子。在丈夫臨死前夕,勸她為了活命改嫁,她當着丈夫的面用刀割去左耳,毀容明志,表示永不改嫁,絕不讓丈夫蒙羞。直到為婆母送終,兒子中舉,方才名震八方。節婦一般人就很難做到,但是割去自己的器官表示自己不改嫁的決心就更罕見了。這是上孝下慈的典型,給後世的婦女做了光輝的榜樣!當時不少名人都撰聯刻柱旌表,現在還剩兩根立柱,存於賀寺村村委院內。坊聯的上下聯分別是「截耳為盟兩行珠淚流霜刃,毀容見志一片冰心在玉壺。」坊聯背後的故事不寫出來,誰能知道呢?夜明珠埋在灰窩裡,永遠不會發光!
尹氏家族是黃帝之子少昊帝的後代,他們一開始就是高貴的血統。因此賢良聖達名人輩出。從族譜上可以看出,縣裡吃皇糧的五種官職(知縣、縣丞、典史、教諭、訓導)比比皆是。有這種人才的優勢,尹氏宗族得到的皇帝恩賜也就頗多。從明朝遷民到清朝滅亡幾百年的時間,僅僅肥城、平陰的尹氏後人就接到過20多道聖旨。聖旨可不是一般人都能得到的,得是縣裡五種官職和中舉的「舉人」貢生才能得到。聖旨都是翰林院翰林中頂級人才可撰寫。聖旨用字生僻、屬皇家專用,內容非常精煉,增一字則嫌其累贅,減一字則達意不確。看來翰林院的翰林也都不是吃乾飯的,沒有兩把刷子的人也進不了翰林院。因此聖旨極具史料價值,也具有藝術欣賞價值。非功德深厚之人很難得到,非學識淵博之人很難讀懂,非德才配位之人不會為寶。現存一份聖旨,前幾年價值25萬,現在肯定又增值不少。《魯西尹氏宗祠》記述了尹氏家族所得聖旨,也記述了聖旨完整的格式內容。這是《魯西尹氏宗祠》一書對於尹氏子孫和當今社會的又一大貢獻。編著者尹先生應不愧為族賢、國賢的光榮稱號。
自古年來尹氏家族忠臣良將,志士仁人,層出不窮。他們有的力大無比,英勇善戰,一次戰役數次闖入敵陣,一個來回斬殺敵首級27個,身體多處受傷,仍將同戰將領屍首背回來。被眾將士評為首功,但卻不居功自傲,讓譽死難烈士。他們有的積德行善,廣結善緣,收養命懸一線的孤兒,把他們視做自己的兒女,給他們冠以尹姓,直至抗戰犧牲,才失去聯繫。他們有的保家衛國,在國家、民族生死存亡之時,挺身而出,英勇抗倭,為國捐軀。身後留下可歌可泣的故事,感天動地,英名永留後世。他們是尹氏家族的光榮與驕傲,同時也是國家的中流砥柱。編者尹先生把他們編在《魯西尹氏宗祠》一書中,也算給他們的英靈安了一個家園。讓他們的靈魂有個棲息之地。每逢節日安享供奉,後人也就心安了。
百行孝當先。有子曰:「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與!」這意思是說:「一個人在家裡能夠孝敬父母,尊敬兄長,卻喜歡冒犯上級的情況是很少有的,不喜歡冒犯上級,卻喜歡造反作亂,這種人從來沒有過。君子專心致志於最根本的工作,道就由此產生了。孝順父母,尊敬兄長,這應該是仁愛的根本吧!」修建魯西尹氏宗祠是孝敬祖先,編輯《魯西尹氏宗祠》一書更是孝敬祖先。一個以孝為本的家族,那肯定會是一個人煙興旺、瓜瓞連綿、人才輩出的名門望族。
山前山後無二尹,天下尹姓是一家。尹氏後代能夠保持幾千年統一,沒有第二個尹家出現在世上,這說明尹氏的家譜、家訓、行輩等家族文化確實做出了貢獻。尹家人團結緊密,謹遵家訓,敦祖穆宗,尊老愛幼,嚴格按照行輩起名。沒有人數典忘祖,背離祖宗。天下尹姓是一家,這一直是尹氏族人的光榮與自豪。這是其他家族無法比擬的。這也說明,尹氏家族這一皇家血脈,就像一個巨大的磁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和排斥力。能夠永遠保持皇家血脈清純。
近幾年以來,社會上流傳着這樣一個命題:我是誰?從哪裡來?又到哪裡去?」《魯西尹氏宗祠》一書就解決了這個哲學的命題。西方人往往上溯三輩不知道是誰,而我們中國人可以上溯到五千年。這就是我們中華民族歷經劫難而綿綿不衰的重要原因吧!我想這就是魯西尹氏族人修建魯西尹氏祠堂,編寫《魯西尹氏宗祠》的巨大意義吧!
《魯西尹氏宗祠》一書是歷史也是文學,以歷史之深,顯文化之重;以歷史關照當下,以當下昭示未來;傳承家風,立德樹人;傳承血脈,慎重追遠,繼往開來!
《魯西尹氏宗祠》一書讀到最後,才發現在那天地相接的地方突然飄來一葉扁舟,這就是尹遜洋——尹先生撰寫的跋,他對全書做了一個總結,仔細琢磨還真是那麼回事。為此書添加一葉扁舟的還有寫序的尹宗元、尹繼信、尹作鵬族賢;還有尹平祚、尹承鐸、尹潤鋒、尹子良等族賢。這正是:
泰平盛世艷陽天,
宗祠文化顯奇觀。
慶祚賢人做奉獻,
編著寶書永世傳![1]
作者簡介
張強,平陰縣安城鎮退休教師,中共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