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鲁迅的青少年时代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鲁迅的青少年时代

来自 豆瓣读书网 的图片

《鲁迅的青少年时代》黄候兴著,由河北人民出版社于2010-7出版。

基本内容

书 名:鲁迅的青少年时代

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

页 数:173页

装 帧:平装

内容简介

他是陈丹青最推崇的“大先生”,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文化人的中国脊梁。

“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死亡的生命已经朽腐。我对于这朽腐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野草》题辞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鲁迅先生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是教科书给我们的“印象鲁迅”。

可是鲁迅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政客、挚友、论敌、亲人有着各自的描述。

陈独秀1937年在《我对于鲁迅之认识》中所写的那样:“世之毁誉过当者,莫如对于鲁迅先生……真实的鲁迅并不是神,也不是狗,而是个人,有文学天才的人。”原本要在那部夭折的《鲁迅传》中扮演鲁迅的戏骨赵丹也说,“我无论如何不能抱着主席夸赞鲁迅的几个伟大去创造角色,那就糟了,必须忘掉那几个伟大。”而先生的孙子周令飞说,“鲁迅应该是一个很好玩的人”。

在你心中,大先生究竟是怎样的人?这本书将带我们回到先生的青少年时代,昏黄的夜灯下,大先生独自一人在绍兴街道上散着步,乌篷船、咸亨酒店、孔乙己、阿Q……一个个熟悉的场景和人物向我们走来。祥林嫂急急地问着:“人死了有没有灵魂?”

来吧,回到大先生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去还原我们心中的鲁迅。

作品目录

总序

每一个人都有值得自己记忆的童年,都有属于自己价值体系的少年和青年的时代。这是年华方富的时光,它充满细想与追求,它赋予浪漫与神奇。不管它是美好的还是苦楚的,也不管它是多彩的还是平淡的,它是自己生命年轮最重要、最可珍贵的部分,它是人生旅程的起点。孔子说:“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今也?”(《论语·子罕》……

一绍兴人文荟萃

鲁迅的故乡浙江绍兴,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处浙江杭州湾钱塘江南岸,宁(波)绍(兴)平原南部,稽山镜水之间,属于美丽而富饶的浙北平原。钱塘江水滚滚东流,湍急的曹娥江奔流不息,汇入钱塘江后直泻东海。钱塘江南岸和曹娥江西部,是一片开阔的田野。一条条小河纵横交错,像一条条银白色的带子,萦绕在湖泊、池沼以及村……

二听祖母讲故事

鲁迅生于1881年9月25日(清光绪七年八月初三),上距鸦片战争40年,距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7年,中国社会正发生急遽的动荡和深刻的变化。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古老僵化的封建帝国开始解体,“闭关自守”的铁门被撬开了,变为“门户洞开”的市场;而农民革命遭镇压,也使清王朝得到了喘息的机会。就在这样一个表……

三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儿时有一位保姆,她的姓名无人知晓,人们习惯地称她“长妈妈”。鲁迅平时叫她“阿妈”,讨厌她时便叫她“阿长”。她是绍兴东埔大门溇人,夫家姓余,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叫五九,做裁缝的,她只生一个女儿。她一辈子当老妈子,很少回家,直到临终。鲁迅家原有一个女工,即章福庆的老婆阮氏——“庆太娘”。她身材高大,她……

四观看迎神赛会

1887年,鲁迅6岁入塾读书,开蒙塾师是前面提到过的远房叔祖周玉田。鲁迅称他“蓝爷爷”。私塾设在新台门玉田老人自己家里,教育自己的子女和几位侄孙,启蒙读物是《鉴略》。鲁迅对《鉴略》没有太大的兴趣,那开头的几句“粤自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什么意思?不懂,只是强记硬背罢了。鲁迅感兴趣……

五百草园的乐趣

1888年,鲁迅仍随玉田老人在塾内读书。除《鉴略》外,还增加古典诗词的课程。祖父周介孚曾给鲁迅规定了这样的读诗顺序:“初学先诵白居易诗,取其明白易晓,味淡而永。再诵陆游诗,志高词壮,且多越事。再诵苏(轼)诗,笔力雄健,辞足达意。再诵李白诗,思致清逸,如杜(甫)之艰深,韩(愈)之奇崛,不能学亦不必学……

六幼年启蒙教育

1892年冬,鲁迅满11周岁,父亲领他到“三味书屋”读书去了。三味书屋与新台门周家同在一条街上,相距半里路。◎三味书屋三味书屋的东配房是三间书房,房内正中高悬“三味书屋”四字横匾。原来的横匾是“三馀书屋”,取义“为学当以三馀:冬者岁之馀,夜者日之馀,阴雨者晴之馀。”典出《三国志》裴松之注引董遇言……

七做孝子的难和险

在三味书屋读书是枯燥无味的,寿镜吾先生除教授“经书”外,禁止学生看任何略有图画的书,一旦被发现,就要严打手心;学生们所能看到的,就只有“文星高照”里那个魁星神像了。喜欢看图、绘图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儿童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过程。塾师的禁令并未能阻止鲁迅幼年的喜好。课余时间,鲁迅仍然设法找来各种配有图画……

八出入当铺药店

1893年,鲁迅13岁时,家庭遭到了意外的重大打击,它直接影响了鲁迅的生活和思想。这年秋天,祖父周介孚因科举作弊案被捕入狱。周介孚在本年浙江省考举人的乡试中,受亲友委托,写信给主考官买通关节,事被告发,交由苏州知府处理。苏州知府本想含糊了事,诿说周介孚患有精神病以求免罪。不料周介孚否认自己有病,遂……

九走异路逃异地

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后,日本、俄国、德国、法国、英国、美国等帝国列强,像恶狼一般争先恐后地肢解和瓜分中国,吞食这个巨人的血肉。同时,黄河决堤,淹死灾民十余万,河北、山东、河南、湖北等省发生水灾或旱灾,饿殍枕藉……◎离家去南京(木刻,赵延年作)鲁迅看《知新报》,心如刀绞,他隐隐约约地……

十东渡日本留学

1902年2月20日,鲁迅得知获准留学日本后,当日返回绍兴,告诉母亲及亲人。3月17日回南京。24日,鲁迅与伍仲文等5位同学从南京乘大贞丸轮船东渡日本。4月4日抵日本横滨;7日到达东京,投宿在麹町区(今千代田区)平河町四丁目三桥旅馆。4月下旬,因清朝公使与日本政府所订“定例”的限制,鲁迅所学的不是……

十一愤离仙台医专

1904年4月30日,鲁迅在弘文学院毕业,领取了由院长嘉纳治五郎的名义签发的毕业文凭。6月1日,鲁迅申请入仙台医科专门学校学习。7月21日,他接到该校的入学通知书。当时报名的考生306人,录取110人。鲁迅是外国留学生中被特别准许免试录取的仅有的一人。仙台是日本东北部的一个市镇。鲁迅到达后,暂住宫……

十二母亲送的礼物

1906年6月,鲁迅从仙台回到东京,住在本乡区汤岛町二丁目伏见馆公寓里。他把学籍列在独逸学协会学校(日语把德意志写作“独逸”),在那里学了一个时期的德文;但这主要是为了有个学籍,可以继续享用公费。鲁迅那时的精力主要用于搜购德文、日文的文艺书刊,阅读并翻译其中的某些作品。这时,不知什么人在绍兴传播……

十三推崇摩罗诗人

1906年冬,鲁迅移居到本乡区东竹町中越馆。他靠一个木炭盆取暖,在煤油灯下,在矮腿的桌上,开始写作。深夜写作的习惯,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养成的。◎《希望》油画(英国瓦支绘)翌年春,鲁迅在东京与友人许寿裳、袁文薮、苏曼殊等计划创办一个文学杂志,作为开展文艺运动的第一步。鲁迅为杂志取名《新生》,取“新……

十四听太炎师讲学

这里需要补叙的是,鲁迅与周作人住在中越馆,虽然房间比较宽敞,且有板廊,环境也比较清静,但是,这里的房租、饭钱都比别处贵,而吃食却很差。有一种日本的“油圆豆腐”,径可两寸许,中间加些素菜,本来勉强可以吃,但是房东老太婆却只用盐水煮,舍不得加菜,也不肯加任何作料,又是三天两头给这种“油圆豆腐”吃。鲁迅有……

十五“木瓜之役”始末

1909年初春,留欧学生监督蒯礼卿辞职,许寿裳的学费没有着落,原先打算欧游的计划也取消了,只好归国;正巧此时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监督(校长)沈钧儒去函聘他任学堂的教务长,他就应聘就任了。临别时,鲁迅对许寿裳说:“你回国很好,我也只好回国去。因为起孟(即周作人)将结婚,从此费用增多,我不能不去谋事,庶几……

十六在辛亥大潮中

1910年7月间,鲁迅辞去了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的教职,应蔡元培之邀请,回到故乡绍兴府中学堂任教,任该校监学,及博物学(后又兼生理卫生学)教员。绍兴府中学堂位于仓桥试院,这里原为科举试场,后经翻修重建,成为当时绍兴府的最高学府。此时,革命风潮已弥漫全国,局势十分严峻,剪发辫者格外惹人注目。所以留日归……

十七新世纪的呐喊

鲁迅决定离开绍兴。恰巧,1912年2月下旬,许寿裳从南京先后寄来两封信,转达了孙中山临时政府教育总长蔡元培的邀请,聘鲁迅到教育部工作。鲁迅应聘。一年前,鲁迅给许寿裳的信中,就表示“越中棘地不可居,倘得北行,意当较善乎”的愿望。鲁迅到南京在教育部当部员,分管社会教育,开展有关革命形势及政策的宣传,参……

结束语

1936年10月19日清晨5时25分,阴霾的天气,在令人窒息的现实氛围中,鲁迅先生在上海逝世了。享年56岁。这位不知疲倦的战士,仿佛在酣战之后,在战壕里静谧地休息。浓黑的眉毛,深陷而紧闭的眼睛,高耸的颧骨,下陷的双颊,清癯的面容,唇上那一绺显出威严的短髭……一切跟平常一样,只是不说话,静静地休憩。……

后记

30多年前,闲暇时,我常常在大院内给一些小学高年级学生和初中学生讲述名人的故事,其中包括鲁迅青少年的故事。当时,讲者全神贯注,听者津津有味。我为这些纯洁的心灵播下了美好的种子。30年后,这些听众在事业和爱情上都已经取得了满意的收获,成功地构筑了充满生机的、温馨的精神家园。如今,年过古稀的我,不再……[1]

参考文献

  1. 鲁迅的少年时代豆丁网,2015-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