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鲸(鲸目)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鲸目)是海洋哺乳类动物鲸下目中部分生物的通称。鲸目又分为齿鲸类和须鲸类,前者包括海豚科。在日常语言中,常将鲸和海豚分开,但在动物学中它们同属于一个系群。 鲸分为两类,一类是须鲸,一类是齿鲸。鲸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真兽亚纲,包含了大约98种生活在海洋、河流中的胎生哺乳动物。中国海域就有30余种。鲸的所有种类中除几种生活在淡水外,其他均栖息于海洋。

鲸本身定义比较模糊,鲸可以包含所有鲸类,还有特定科的鲸类。鲸中还包括所有海豚。鲸主要分为两个种类:须鲸(Mysticeti)和齿鲸(Odontoceti)。须鲸的种类较少,但体型巨大,目前已知最小的种类体长也超过6米,世界上最大的动物蓝鲸也属于须鲸。然而齿鲸类的体形差异比较大,最小的种类体长仅有30cm左右,最大的抹香鲸体长在20米以上。鲸并不属于鱼类,而是属于哺乳动物类。

须鲸亚目体型巨大,其中最小的种类体长也大于6米。口内无齿。上颌两侧各具有150~400枚角质鲸须。鲸须的颜色、数目和形状因种而异,是分类的重要依据。外鼻孔2个,位于头顶。头极大,有的种可达体长的1/3。仅有1~2对肋骨与小型胸骨相连接,无锁骨,鳍肢一般4指。具有盲肠。以磷虾和头足类为食,有的也吃小鱼和底栖贝类。有3科10种,均为海栖。如露脊鲸、蓝鲸、灰鲸、长须鲸、座头鲸、大须鲸(鳁鲸)、小须鲸(小鳁鲸);齿鲸亚目中仅少数种类生于淡水,大多数均产于海洋中。体型大小不一。口内有齿,外鼻孔仅有1个。鳍肢一般5指。除恒河豚外,均无盲肠。主要以乌贼甲壳类鱼类为食。共包括7科80余种。如白暨豚、抹香鲸、独角鲸、海豚中华白海豚、江豚和虎鲸


鲸鱼小百科

  1. 鲸鱼是海底体最大的哺乳类动物之一,现存共有40种鲸鱼种类。[1]
  2. 鲸鱼是用肺呼吸的温血动物,心跳每分钟只有10次。
  3. 正常寿命大约40-90年,视品种而定。
  4. 最小鲸类:1.7米长、50公斤重的毛伊海豚。
  5. 最大鲸类:34米长、190吨重的蓝鲸。
  6. 鲸鱼的养成不易,光是孕期就需17个月左右。
  7. 有趣小知识:虎鲸是地球上最大的妈宝,就算活到30岁也会和妈妈待在一起唷!


对地球的贡献

一条鲸鱼可抵几千棵树!专家告诉你:为什么“鲸鱼”是缓解气候危机的天然神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助理总监查米(Ralph Chami)、研究分析师欧图森(Sena Oztosun)、圣母大学门多萨商学院荣誉退休教授寇席马诺(Thomas Cosimano)和杜克大学经济学实务教授富伦坎普(Connel Fullenkamp)等多位专家学者联合撰文指出,缓解气候危机有天然神器:鲸鱼。[2]

就拯救地球的能力而言,一条鲸鱼可抵几千棵树

现在的科学证据越来越明确显示,人类的碳足迹正威胁著我们的生态系统和生活方式,减缓气候变迁的任务面临两大挑战:第一是找到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或减少其对全球平均温度影响的方法。第二是筹集足够的资金以将这些技术付诸实践。许多可能的解决方案既复杂、未经测试且昂贵,例如直接从空气中捕获碳并将其埋在地球深处。如果有一个解决方案不需高深技术、有效、经济,而且有成功的融资模式呢?这个解决方案出乎意料的简单,而且不需任何技术,就能从大气中捕获更多的碳,就是增加全球鲸鱼数量。

海洋生物学家最近发现,鲸鱼,尤其是体形大的鲸鱼,能从大气中捕获大量的碳(Roman et al. 2014)。许多国际组织已经实施“减少滥伐及森林劣化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Reducing Emissionfrom Deforestation and Degradation,REDD)计画,用这些计画的资金保护能固碳的生态系统。如果能调整这些措施,使之支持国际上恢复鲸鱼族群的工作,可在因应气候变迁上取得突破。

鲸的碳捕获潜力令人惊叹。它们终其一生不停在体内累积碳,死后沉入海底。每条大鲸平均保存33吨二氧化碳,并将这些碳存放数百年之久。相对地,一棵树每年仅吸收48磅的二氧化碳。 护鲸可以显著增加碳捕获量。目前体形最大的鲸鱼数量只是过去的一小部分,令人遗憾的是,经过数十年的工业化捕鲸,生物学家估计,如今鲸鱼总数量不到以前的四分之一。某些物种,像是蓝鲸,只剩下过去的3%。因此,现今鲸鱼提供人类的生态系统服务远不及其潜力。

鲸鱼帮浦

有鲸鱼的地方就有浮游植物。这些微小的生物捕获370亿公吨的二氧化碳(根据估计,占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总量的40%),产生大气中50%的氧气。 这相当于1.7兆棵树、四个亚马逊森林,或者美国红杉国家公园和州立公园所有树木每年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的70倍。浮游植物越多,碳捕获量就越多。

近年科学家发现,鲸鱼无论到哪里都能使浮游植物倍数增加。原因是鲸鱼的排遗含有各种浮游植物生存所需的物质,尤其是铁和氮。 鲸鱼透过垂直运动(称为“鲸鱼帮浦”)以及迁移(称为“鲸输送带”)将矿物质带到海洋表面。初步的模型和评估显示,在鲸鱼频繁出没的地方,这种施肥活动显著促进了浮游植物的生长。 虽然养分会经由沙尘暴、河流沉积物以及风和波浪的上升被带入海洋,但氮和磷含量不高,限制了浮游植物在海中的量。 在南大洋等较冷的地区,受限的矿物质往往是铁。如果在缺少矿物质的地区补充,浮游植物就能长得更多,进而吸收更多的碳。

让鲸生存

如果能让鲸鱼恢复到工业捕鲸前400万至500万(今日仅略多于130万)的数量,可能会大大增加海洋中浮游植物量和每年浮游植物捕获的碳量。 鲸鱼活动只要让浮游植物生产力提高1%,每年就可以多捕获数亿吨的二氧化碳,相当于突然长出20亿棵成熟树木,更别说鲸鱼平均寿命超过60年所能产生的影响 尽管商业捕鲸活动大福减少,但鲸鱼仍然面临严重的生存威胁,包括船舶撞击、渔网缠绕、海洋塑胶废弃物和噪音。有些物种正缓慢恢复,但更多物种没有起色。

加强保护鲸鱼免受人为威胁,对人类、地球乃至鲸鱼自身都有好处。这种“地球技术”固碳法还能免除未经测试的高科技方案可能带来的副作用。 保护鲸鱼的确有其成本。减缓对鲸鱼的威胁牵涉到补偿威胁来源的国家、企业和个人。要确保这种方法可行,则需确定鲸鱼的财金价值。

国际公共财

鲸鱼产生的气候效益是全球性的,而且人们从鲸鱼生存中获得的利益不会彼此排挤,它们是教科书​​中的公共财。 这表示鲸鱼受到“公有地悲剧”(Tragedy of the commons)的影响:从中受益的任何人都没有足够的动力去支付相应的责任来支持鲸鱼保育。 为了解决这个国际公共财问题,我们首先必须问:鲸鱼的财金价值是多少?要证明保护鲸鱼的好处远远超过成本,来激励企业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挽救鲸鱼,则必须进行正确的价值评估。

我们用科学方法估算出鲸鱼对碳固存的贡献量、二氧化碳的市场价格以及兑现的金融技术,来计算鲸鱼整个生命周期中所固存的碳的价值,代表鲸鱼吸碳服务的财金价值。此外再加上鲸鱼一生中的其他经济贡献(如渔业发展和生态旅游)的今日价值。根据我们的保守估计,就大型鲸鱼的各种活动,平均一只大鲸的价值超过200万美元,乘以目前的大鲸数量,总价值超过1兆美元。 但是,如何减少鲸鱼的无数生存威胁(如船舶撞击等)仍是个问题。幸好,经济学家知道如何解决这类问题。

事实上,解决方案的潜在模型就是联合国REDD计画──由于森林砍伐占碳排放量的17%,REDD鼓励各国保护森林,以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 我们可以透过类似的方式建立财务机制,促进全世界鲸鱼族群复育。补贴或其他补偿形式的激励措施可以帮助那些因保护鲸鱼而产生巨额成本的人。例如,补偿运输公司变更运输路线的成本,以减少发生碰撞的风险。但是,这种解决方案有其棘手的问题。首先,必须建立保护鲸鱼和其他自然资产的金融机构并提供其资金。我们到底愿意花多少钱来保护鲸鱼?

我们估计,若鲸鱼恢复到捕鲸前的数量,每年捕获17亿吨二氧化碳,价值等于每人每年用13美元补贴鲸鱼的吸碳服务。 如果我们同意支付此费用,应如何在国家、个人和企业之间分配?每个必须承担部分保护鲸鱼成本的个人、公司和国家应该得到多少补偿?谁来监督赔偿,并监督对新规则的遵守情况? 国际金融机构与其他联合国及多边组织合作,非常适合扮演谘询、监督和协调国家间的护鲸行动。

鲸鱼常见于低收入和脆弱国家周围的水域,这些国家可能无法采取必要的缓解措施。像全球环境基金(Global Environment Facility)这种协助国家满足国际环境协议的机构,就可以提供协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可以帮助政府将鲸鱼缓解气候变迁的宏观经济利益,以及护鲸措施的成本,纳入其总体经济方案中。 世界银行具有设计和实施特定计画的专业知识,可补偿私部门为护鲸所做的努力。其他联合国和多边组织可以监督遵守情况并收集资料,以衡量这些工作的进展。 护鲸经济学必须成为全球社会气候议程的显学,因为鲸鱼在缓解气候变迁和增强适应力方面的作用无可取代,应将其生存纳入190个巴黎协定签署国的目标中。


特点属性

鲸目动物是完全水栖的哺乳动物,外形看起来和鱼很相似,身体长度一般在1米-30米之间,皮肤裸露,仅吻部有很少的毛,皮下有厚厚的脂肪。这些脂肪有助于保持体温,当它们在水中生活时,这些脂肪能减少身体比重,有利于游泳。

鲸目体长1~30余米,体形似鱼,皮肤裸露,仅吻部具有少数毛,无汗腺和皮脂腺。前肢呈鳍状,后肢完全退化,体内仅存1对小骨片。尾末皮肤左右扩展而成水平尾鳍。无耳廓,由于皮肤下有1层厚的脂肪,借此保温和减少身体比重,有利于游泳。有的种类具有背鳍。眼小,无瞬膜,也无泪腺,视力较差。外鼻孔1~2个,位于头顶,俗称喷气孔。虽无耳廓,但听觉灵敏。肺左右各1叶。水中哺乳。胃分4室,自然环境下一般寿命达50到100岁。


演化历史

鲸类的祖先,极可能是产于北美、欧洲亚洲的陆栖有蹄类动物——中爪兽科(中兽科,Mesonychidae) 。中爪兽的成员有的娇小如家犬,也有的高大如熊,但是许多动物的演化过程都是由小而大,因而鲸类有可能是由小型的中爪兽演化而来。

根据推测,这些齿数不多,在浅水区捕鱼的中爪兽,经由逐渐转变为水陆两栖的生活形式后,再于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变成的各种鲸与海豚。

最早出现的鲸类为古鲸亚目(Archaeocetes)原鲸科(Protocetidae)。 原鲸科动物均出现在5000万年前,化石分布在亚洲、非洲及北美。科学家对于在现今巴基斯坦被发现的巴基斯坦古鲸(又名巴基鲸,Pakicetus)的了解较多,这个生活在5000-5300万年前的生物化石,头部喷气孔(鼻孔)已移向后方,具有狭长脑室,且仍具有后肢的动物。在同时期的印度岩层中发现的化石证据也显示,在早期的鲸类间,已经有着难以想象的高度生态歧异性。

较先进的古鲸亚目动物,是曾经被认定为爬行动物的械齿鲸科(Basilosauridae)。这个科的动物大约存活在3800-4500万年前,虽然最早在Louisiana被美国地质学家发现,但类似的化石也广泛的在新西兰甚至南极被发现。这发现显示古鲸亚目在4000万年前便已扩散到南方水域。

较先进的古鲸亚目中另一分支,是至少包含有6种动物的硬齿鲸亚科(Dorudontinae),他们有较窄小的上颚,可能为滤食性;或是像现生大多齿鲸般,能借此构造迅速夹住鱼、乌贼及鸟。 经历漫长的演化过程后,古鲸亚目在渐新世(Oligocene)走入灭绝一途。但鲸类家族中的另外两个分支,即须鲸亚目(Mysticeti)与齿鲸亚目(Odontoceti),却衍生出17科近100个物种。


声纳系统

多种鲸类都用声来探测和通信,它们使用的频率比海豚的低得多,作用距离也远得多。其他海洋哺乳动物,如海豹、海狮等也都会发射出声呐信号,进行探测。 海豚声呐的灵敏度很高,能发现几米以外直径0.2mm的金属丝和直径1毫米的尼龙绳,能区别开只相差200ps时间的两个信号,能发现几百米外的鱼群,能遮住眼睛在插满竹竿的水池子中灵活迅速地穿行而不会碰到竹竿。

海豚声呐的“目标识别”能力很强,不但能识别不同的鱼类,区分开黄铜、铝、电木、塑料等不同的物质材料,还能区分开自己发声的回波和人们录下它的声音而重放的声波;海豚声呐的抗干扰能力也是惊人的,如果有噪声干扰,它会提高叫声的强度盖过噪声,以使自己的判断不受影响;而且,海豚声呐还具有感情表达能力,已经证实海豚是一种有“语言”的动物,它们的“交谈”正是通过其声呐系统。它们的声呐系统“分工”明确,有为定位用的,有为通讯用的,有为报警用的,并有通过调频来调制位相的特殊功能。

终身在极度黑暗的大洋深处生活的动物是不得不采用声呐等各种手段来搜寻猎物和防避攻击的,它们的声呐的性能是人类现代技术所远不能及的。解开这些动物声呐的谜,一直是现代声呐技术的重要研究课题。而我们人类发明的“声呐”就是通过鲸和海豚的原理发明的。


视频

罕见画面:看神秘的独角鲸如何用它们的长角捕鱼!


大白鲨肝脏遭虎鲸“开膛”取出,技巧如外科手术般精准《国家地理》杂志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