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鳟鱼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鳟鱼

中文名: 鳟鱼
体长:体长约30厘米。头呈圆锥形
分布范围 江河流速较缓的水域或湖泊

鳟鱼(Salmo playtcephalus),是一类很有价值的垂钓鱼和食用鱼,全世界大约有10种左右。鳟鱼是一群分类上属于鲑科鲑亚科的鱼类的俗名。所有被称为鳟鱼的鱼类都是鲑亚科的成员。[1]

简述分类

淡水鱼类。属鲑鱼科鲑鱼属。全世界约有六七种,其中三种,即彩虹鳟、断喉鳟和大西洋鲑为加拿大原产;另外两种,即褐鳟和金鳟也已引入加拿大。与其他鲑鱼属鱼类不同的是,鳟鱼头部和身体上有黑点,尾鳍上有7根~12根鳍棘刺。除原产于加利福尼亚的金鳟只生活在艾伯塔省西部的高海拔小湖泊中以外,其他各种鳟鱼都具有海生和淡水生活两种形态。所有鳟鱼都在溪流中产卵,除部分在溪中生活外,幼鱼都迁徙到湖泊或海洋中,长成成鱼后再回游到溪流中产卵。

彩虹鳟原产于北美西部从墨西哥北部到阿拉斯加的广大地区,现已成功地被引殖到全球温带地区,是除鲤鱼外被驯化的另一种鱼类,也是鳟鱼中人工养殖最多的一种。这种鳟鱼繁殖极快,适于池塘或网箱放养,抗病力强,市场需求量也很大。由于其性好撕咬和腾跳,又好游进浅水,彩虹鳟是极受欢迎的斗鱼。其海生群类俗称“铜头”,个大有力,最重可达18千克,大多最终还是要游回河中产卵。

断喉鳟在加拿大仅生活于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和艾伯塔省西南部,有两个亚种:具有海生和淡水生活两种形态的海岸断喉鳟和仅在淡水中生活的“黄石鳟”(又称断喉山鳟)。前者个头略大(最重达8千克),分布于不列颠哥伦比亚海岸沿线,后者仅分布于不列颠哥伦比亚东南部和艾伯塔西南部。两种都是重要的斗鱼,也都被人工养殖以保护其种群。

褐鳟1741年由德国最早人工培养出来,最初有海生种群和淡水种群之分,到19世纪中叶被更进一步驯化,已能适应在湖泊和溪流中生活。1883年由欧洲引入北美的,现在艾伯塔和东部五省中最常见。不过,现极虹鳟已取代褐鳟,成为许多地方垂钓的主要鱼种。

外形特征

鳟鱼[1]

体长,略呈圆筒状,后段稍侧扁,腹部圆。体长约30厘米。头呈圆锥形,吻钝。下咽齿3行,顶端钩状。眼大。鳞圆形,侧线鳞43~48。背鳍Ⅲ7~8,无硬刺,起点与腹鳍相对,臀鳍Ⅲ7~8。体背深黑色,腹部浅黄,体侧及背部鳞片基部各有一黑色的斑块,组成体侧的纵列条纹,眼上半部有一块红斑。背鳍深灰色,尾鳍后缘呈黑色,其他各鳍灰白。

分布范围

栖息于江河流速较缓的水域或湖泊。为杂食性鱼类。
采收和储藏:常年均可捕捞,捕后,除去鳞片及骨脏,洗净鲜用。
资源分布:北起黑龙江,南至广东,西自四川,东到江浙一带的江河与湖泊,均有分布。
由于生理结构不规则,身体的颜色和习性差别大,鳟鱼是最难分类的鱼类之一。加上人工饲养和杂交以及外来品种的引进,使得鳟鱼的分类更加复杂。有几种原先划分为斑鳟属的鳟鱼普遍认为应划归大马哈鱼属。褐鳟鱼是唯一划为斑鳟鱼属的鳟鱼,也是鳟鱼中的濒危动物。红点鲑属鳟鱼包括溪鳟、湖鳟、海鲑等几种,大马哈鱼属包括虹鲑、山鳟、金鳟等几种。金鳟是一种色彩不一定很漂亮的鳟鱼,土生于北美洲西部高山地区清澈的河流中。欧洲海鳟原先是欧洲比较常见的鳟鱼,现已广泛地引进到世界各地适合于它们生长的水域。由于鳟鱼是许多人理想中的垂钓和食用鱼,世界各地每年都大量捕捞,因此,全世界大多数野生山海鳟、山鳟等鳟鱼都数量锐减,陷入濒危状态。

栖息环境

鳟鱼通常都栖息在淡水中,喜欢生活在冷水中,16~18度是最适当的,16~23度会减少他们繁殖或捕食的欲望及能力,到了23度以上就致命了。有几种到繁殖季节会游入海中。鳟鱼和大马哈鱼同目同科,有亲密的亲缘关系。不少地方都很和重视人工繁殖和饲养鳟鱼。口端位,口裂突,呈弧形。唇厚,上颌两侧有2对不明显的短须吻钝。鳟鱼主要属于两个属,大马哈鱼属和红点鲑属。大马哈鱼属包括大马哈鱼和几种鳟鱼,红点鲑属包括几种也可以称为红点鲑的鳟鱼。这两属鳟鱼的区别主要在于它们的身体的颜色不同,嘴上面的犁骨及牙齿的形状不一样。红点鲑属鳟鱼在比较黑的肤色上有红色或者乳白色的斑点。红点鲑的旬船形而不是平直的。大马哈鱼属的鳟鱼肤色比较淡一些,上面有红色或者黑色的斑点,牙齿比较稀疏。

鳟鱼在春天和秋天产卵,雌鱼在河底砂砾层中挖出洞来,然后把卵产在洞里。那些栖息在海中的鳟鱼这进修也会返回内河产卵。卵孵化的时间大约是2~3个月,刚孵出来的小鱼苗离开洞以后,依靠浮游生物为生。生活于江河湖泊中,一般栖息于流速较慢的水中。我国除西北、西南外,南北各江河湖泊中均有分布。

养殖技术

我国于上世纪50年代从技术引进起步,开发了虹鳟鱼养殖业。生物学特点 鲑鳟鱼类以其只能在低温水域中繁衍、生长、正常生长的上限水温很低、没有明显的下限温度的生物学特性区别于其它鱼类。

鲑鳟鱼类是短日照型鱼类,在自然光照时间逐日变短、水温逐日降低的秋、冬季,性细胞发育成熟。性腺发育对光照时间的变化很敏感,光照变化可以改变其成熟,人们利用这一特点,通过改变光照的方法,使其在需要的时期产卵繁殖。

繁殖季节多在11月至翌年2月,繁殖高峰期是12月至次年1月。冰封期长的地区,有些种类在溪流开始解冻、饵料生物开始繁衍的春季繁殖,繁殖水温在8℃以下。

性腺发育、成熟、受精、胚胎发育及稚鱼孵化的上限水温是13℃。超过13℃性腺发育失常,稚鱼畸形率增多。

性腺成熟、受精、胚胎发育及稚鱼孵化、发育没有明显的下限温度。在0.5℃水温下,胚胎仍可正常发育、孵化。

受精后胚胎发育长达300~600度·日,完成仔鱼发育进入稚鱼期后孵化出膜,刚一孵出便是稚鱼,称为孵化稚鱼。

生长最适水温是8~20℃,高于21℃,代谢强度、饲料效率、抗病力降低,25℃时会很快死亡。
没有明显的生长下限水温,只要水不变成冰即能摄食生长。

终生栖息于高透明度、高溶解氧的流水环境中。

除驼背大麻哈和岩女大麻哈鱼外,其他鲑鳟鱼0.2~15克的稚幼鱼体侧拥有7~12个标志幼稚鱼发育期的幼鲑斑(parr·mark)。马苏大麻哈鱼降海型中的河流残留群及淡水型种群的山女鳟,幼鲑斑终生不消失,以其幼稚形态终老一生。


参考来源

  1. 鳟鱼概述(附图),有动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