鵎鵼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鵎鵼(巨嘴鳥習稱) 鵎鵼(學名:Toucans):又名巨嘴鳥。體長約67厘米,嘴巨大,長17~24厘米,寬5~9厘米,形似嘴刀。嘴非常漂亮,上半部黃色,略呈淡綠色,下半部呈蔚藍色,喙尖點綴着一點殷紅。眼睛四周鑲嵌着天藍色羽毛眼圈,胸脯橙黃色,脊部為漆黑色。色彩艷麗和驚人的大喙使其觀賞價值極高。主要以果實、種子、昆蟲、鳥卵和雛雞等為食。以樹洞營巢。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熱帶森林中,尤以亞馬遜河口一帶為多。
分布範圍
分布:美洲熱帶地區,從墨西哥中部至玻利維亞和阿根廷北部,西印度群島除外。
棲息地:雨林、林地、長廊林、草原,以亞馬孫河下游最為豐富。 外形:中型攀禽,略似犀鳥,喙極大,但重量較輕,邊緣有鋸齒,多具鮮艷彩色花飾。羽色鮮艷,以黑色為主。 [1]
體型特徵
體型:體長36~79厘米(包括喙);體重115~860克;雄鳥的喙通常比雌鳥的長。 巢:營巢於天然洞穴中;有些會入住啄木鳥或大型擬鴷的棄巢,或直接驅逐巢主然後進行擴巢。
卵:窩卵數1~5枚;白色,無斑紋。孵化期為15~18天,雛鳥留巢期40~60天。 飲食:以果實為主,也食昆蟲、無脊椎動物、蜥蜴、蛇、小型鳥類及鳥的卵和雛鳥。 保護狀況:分布範圍很小的黃額巨嘴鳥為瀕危種。 體羽:黑色配以紅色、黃色和白色,或黑色和綠色輔以黃色、紅色和栗色,或全身以綠色為主,或以黃褐色和藍色為主搭以黃色、紅色和栗色。兩性在着色上相似,小巨嘴鳥種類和部分簇舌巨嘴鳥種類除外。 鳴聲:一般不悅耳,常常似蛙叫聲、狗吠聲,或為咕噥聲、卡嗒聲或尖銳刺耳的聲音;但少數種類擁有優美動聽的鳴囀或憂傷的鳴聲。6屬34種。屬、種包括:簇舌巨嘴鳥屬(Pteroglossus)(如領簇舌巨嘴鳥(P.torquatus)、曲冠簇舌巨嘴鳥(P.beauharnaesii))、黑嘴山巨嘴鳥(Andigenanigrirostris)、扁嘴山巨嘴鳥(A.laminirostris)、綠巨嘴鳥(Aulacorhynchusprasinus)、黃額巨嘴鳥(A.huallagae)、橘黃巨嘴鳥(Bailloniusbailloni)、圭亞那小巨嘴鳥(Selenideraculik)、茶須小巨嘴鳥(S.nattereri)、厚嘴巨嘴鳥(Ramphastossulfuratus)、巨嘴鳥(R.toco)、紅嘴巨嘴鳥(R.tucanus)、黑嘴巨嘴鳥(R.ambiguus)等。 [2]
生活習性
具群集性,喜棲於樹梢帶;鳴聲一般不悅耳,常常似蛙叫聲、狗吠聲,或為咕噥聲、卡嗒聲或尖銳刺耳的聲音。亦為最喧鬧的森林鳥,可發出隆隆巨響聲、號角聲與刺耳嗄聲。其巢築在高高的樹洞內。 巨嘴鳥吃東西時總是先用嘴尖把食物啄住,然後仰起脖子,把食物向上拋起,再張開大嘴,準確地將食物接入喉嚨里,而不必經過那很長的大嘴,把時間花在「吞」的過程中。巨嘴鳥雜食性,以果實、種子、昆蟲、無脊椎動物、蜥蜴、蛇、小型鳥類為食,有時也掠奪小鳥的巢穴,吃掉卵和雛鳥。[3]
繁殖方式
營巢於天然洞穴中;有些會入住啄木鳥或大型鴷的棄巢,或直接驅逐巢主然後進行擴巢。這種鳥以樹洞為巢。一次生2-4枚蛋。光滑白蛋即堆於未襯裡的穴中,大約16天孵化;孵出的雛鳥全身赤裸,至少須經3個星期才能睜眼,孵後約45天開始過自己的生活。
保護級別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