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鴨雁 |
鴨雁類(Anatidae):雁形目鳥類的統稱。因此類鳥多數被稱為"雁"或"鴨"而名。是中、大型游禽。羽毛緻密;嘴多扁平,先端具嘴甲;前趾間具蹼,後趾形小而不踏地;雌雄外形不同,雄性具交接器。分布全世界,大多具有季節性遷徙的習性。在地面上或樹洞中營巢;雛鳥為早成性。該目有23科:叫鴨科、鴨科和鵲雁科。鴨科是一類重要資源,全世界約有150種。中國有綠頭鴨、天鵝、豆雁等。
簡介
據古籍記載,我國人民在4000多年前就已把野生的鴻雁馴化成家鵝。也是在4000多年前,古埃及人馴化了灰雁,可見人類對雁的認識從那時就開始了。據考證,雁字就是古人根據雁和人的關係而創造出來的。《說文解字》中對雁字有這樣的解釋:"雁,知時鳥,大夫以為摯,婚禮用之,故從人、從佳"。意思是說,雁是季節性遷徙鳥類,官宦人家把它奉為上品,婚禮時用它待客,因此雁字由人和佳兩部分組成。從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古人已經知道雁的遷徙跟季節變化之間的關係。在歷代文學中,以雁為題的詩句很多。唐代詩人司空曙曾寫道:"曉發梳臨水,寒塘坐見秋。鄉心正無限,一雁度南樓。"詩中以雁作游抒發詩人的思鄉之情。著名詩人白居易也有詩日:"風翻白浪花千片,雁點青天字一行。"詩中描繪了秋日群雁南飛的美麗景色,這裡"雁點青天字一行"是指雁群在天空遷徙飛行時組成的一字形飛行隊列。
評價
相傳,在太湖之濱棲息一群大雁,它們怕來人捕捉,便安排一隻雁在雁群周圍巡夜放哨。每當獵人接近雁群時,哨雁就鳴叫報警。獵人們很熟悉雁的這套辦法,他們想出一個主意。在捕獵時,獵人們先舉起火把照耀雁群,哨雁一見便鳴叫報警,但獵人聞聲便立即熄滅火把。群雁被哨聲驚醒,但環顧四周卻毫無動靜,於是就又睡了。這樣連着折騰幾次,群雁以為哨雁在尋它們開心,於是群起而啄之。沒一會兒,獵人們又舉着火把來到雁群邊,這次哨雁再也不敢叫了,於是獵人們便把酣睡的群雁一網打盡。雖然寓言不一定是事實,但其中所講的雁群的棲息方式和警戒行為確是真實的。雄雁一般體型較大。它們生氣時,雙翅展開,脖子前伸,"嘎、嘎"地叫着沖向對手。它們用嘴使勁咬住對方,然後扇動翅膀向後拽,直到對方發出投降信號。由鴻雁馴化成的家鵝也保留這一習性。時至今日,還有人飼養雄鵝看家護院。看家鵝非常厲害,遇有生人進門,它們像狗一樣衝上前去,拉衣扯袖,十分兇狠。只有主人發令,它才會松嘴。在野生狀態下,也常有大群雄雁圍攻天敵的現象。雁的攻擊性在繁殖期表現得最明顯。大部分雁類在繁殖期由雌雁孵卵,雄雁警戒,這時很少有天敵輕易地去冒犯它們。幼雛出世後,雌雄雁一起帶子女外出覓食,這時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領地。如果其他同類侵入,雄雁會毫不客氣地動用武力。雄雁擊潰入侵者時,雌雁和子女們會發出歡快的叫聲以示祝賀,雌雁聞聲非常得意,也提高嗓門大聲為自己的勝利"歡呼"。行為學家把這稱為"勝利儀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