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蟹甲草桔梗目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黄山蟹甲草 |
中文学名:黄山蟹甲草 拉丁学名:Parasenecio hwangshanicus 界:植物界 |
黄山蟹甲草(学名:Parasenecio hwangshanicus)为菊科蟹甲草属的植物。分布在克什米尔地区、 锡金以及中国大陆的江西、安徽、浙江等地,生长于海拔1,500米至1,800米的地区,多生在山顶草地或山坡阴湿处,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目录
形态特征
生长环境
分布范围
本种提示 [1]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壮,直径达2.5厘米,具多数束状被绒毛的须根。茎单生,直立,高25-50厘米,不分枝,具纵条纹或沟棱,被疏蛛丝状毛,后渐脱毛,下部裸露,具2枯萎的卵状鳞片;叶通常3-4,集生于茎中部,叶片干时膜质,宽圆肾形或宽卵圆状心形,长6-12 (15)厘米,宽8-15厘米,顶端急尖或圆钝,基部心形,短楔状下延成叶柄,边缘具深波状近相等或不等的细齿,齿端具小尖头,基出3脉,侧脉分叉成3-5条,叶脉在两面凸起,上面深绿色,被疏生或沿脉较密的褐色糙短毛,下面被薄白色蛛丝状毛;叶柄常短于叶片,下部的叶柄长达9厘米,具不明显的窄翅,被疏蛛丝状毛或近无毛,基部扩大而半抱茎,上部叶缩小,卵状心形,顶端尖或稍尖,具短叶柄,最上部叶苞片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
头状花序较多数,排成长8-18厘米的疏圆锥花序;花序轴纤细,被蛛丝状毛和褐色短柔毛;花序梗长3-5毫米或近无柄,具1-2钻形小苞片。总苞窄钟状圆柱形,长10毫米,宽2-3毫米;总苞片5,黄褐色,长圆状披针形,长10毫米,宽1 .5-2毫米,边缘宽膜质,顶端钝,被䍁继状细毛。
小花7-8,花冠黄色,长约8毫米,管部细,长3毫米,檐部窄钟形,长4-5毫米,裂片卵状披针形,顶端有微毛;花药伸出花冠,基部有短尾;花柱分枝外弯,顶端截形,被笔状乳头状微毛。瘦果圆柱形,淡褐色,长4-5毫米,无毛而具肋;冠毛白色,长7毫米。花期7-8月,果期9月。
生长环境
生于山顶草地或山坡阴湿处,海拔1500-1800米。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安徽(黄山、金寨)、浙江(天目山)、江西(武功山、萍乡、安福)。
本种提示
外形酷似P. rufipilis( Franch.)Y. L. Chen,区别在于后者叶柄和茎密被红褐色长柔毛;头状花序窄圆锥状密集排列,花序轴被密蛛丝状毛,每个头状花序具小花5。本种的叶柄具不明显的狭翅与后者亦有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