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黄承乙(清代)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黄承乙
圖片來自技点网

黄承乙黄承乙,中国清朝官员,本籍中国浙江。黄承乙于1888年(光绪14年)接替范克承,于台湾担任台湾府台湾县知县。管辖约今台湾中部之台中县、台中市区域。

基本信息

本 名: 黄承乙

所处时代:清朝

出生日期:1844年

逝世日期:1924年

籍 贯:浙江

官 爵: 知县

人物生平

黄承乙(1844—1924),初名应瑞,又名安澜,字芝生,号嘉荫,又号尹候,晚年诗文函牍多署名老尹,廪贡生。他是被誉为“浙东第二藏书楼”、梁弄镇五桂楼楼主黄澄量之曾孙。自幼就读五桂楼“梦花书屋”,博览藏书,已崭露头角。《余姚四明黄氏谱》称其:“幼颖悟,读书经史,博览子集,私淑阳明良知之学,独有心得。”他后因举业不顺,改就仕途;光绪五年(1879),遵例捐助晋赈得奖以江苏通判后补入仕。黄承乙历任江苏上海租界华洋会审同知,川沙厅抚民同治,福建台湾县知县,台东直隶州知府,晋阶道员加二品衔;又升任江南盐巡道,监督金陵关,江苏淮扬海河兵备道,兼按察使衔,记名江苏特用道,诰授荣禄大夫。他任职三十三年政迹斐然,“气节才略,所至有声”,绍兴同乡会曾赠送“明镜高悬”匾额。

抗辩英美

黄承乙在回忆担任上海英美租界正会审官那段经历时说:“洋员共事者十五国,因应极为繁琐,时正值越南衅起,洋员更藉要挟,对付尤难,老尹接之以和,持之以正,彼狡欲徇私袒护,辩论不稍迁就,彼亦转圆就范”。茶馆业抗捐一案,正是黄承乙担任正会审官一职时,不畏洋人,为国人坚持正义、据理力争获胜的一个典型事例。是年黄承乙与英国领事翟理斯抗辩一案,又得到译署的充分肯定。黄承乙任职三年,虽觉心力交瘁,但国民十分满意,洋商亦多心折,舆论称之“自创设公廨以来,实空前绝后,首屈一指”。上级为之予以褒奖,褒之谓“狂澜倒久,中流砥柱”。

刻印藏书

五桂楼藏书因太平天国之乱后多有散失,黄承乙亲承庭诰,整理搜补,重加校编,逐渐恢复原来的面貌。自清同治三年(1864)至同治十三年(1874)十年间,纵览藏书要册,学识大进,参照祖父所编书目,重新编写刊印《姚江黄氏五桂楼书目》。黄承乙于光绪五年(1879)刻印了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思归录》、《药证真诀》

还刻印了虞世南《北堂书钞》、赵谦《六书本义》等古籍,广为赠送,扩大了藏书的作用。

黄承乙铭记先祖黄澄量“每得一书,添一目,即读一书”的家训,遍阅藏书,曾览读陆羽著《茶经》三卷、蔡襄著《茶录》二卷等茶著,深谙茶道。对家乡瀑布泉岭道士山茶,情有独钟,虽官宦途中亦不为忘。自号洞天散人,与瀑布岭茶农多有接触,对茶农之艰辛生活深表同情。他一生别无奢求,只是清茶一杯。告老还乡时可谓“两袖清风,一身廉洁”,有《椿荫轩笔记》行世。有诗为证:青箱世业绍箕裘,六万卷披五桂楼。[1]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