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黃站鎮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黃站鎮位於湖北省東北部,大悟縣東部,東與紅安縣華家河鎮、東北與河南新縣卡房鄉交界,西與豐店鎮接壤,南與呂王鎮毗鄰,北與宣化店鎮相連,全鎮下轄11個村,108個村民小組,15899人(2017年)。國土面積51.19平方公里(2017年);以境內界崗為界,界崗以北水流向淮河,界崗以南水流向長江,是長江與淮河的分水嶺;紅色旅遊公路(大新線)、108省道(黃土線)、建設中的武大高速穿境而過,北距武漢110公里、天河機場120公里,車程都在2小時以內,交通十分便利。[1]

中文名: 黃站鎮

別 名: 黃陂站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大悟縣

面 積: 51.19 km²

下轄地區: 11個村

電話區號: 0712

人口數量: 15899人(2017年)

著名景點: 三天門

車牌代碼: 鄂K

耕地面積: 1.2萬畝

簡介

黃站鎮下轄11個村委會:黃站、劉河、熊畈、伍橋、張寨、祝山、李園、紅聯、長聯、團沖、西沖。鎮政府駐黃站,西距縣城(經呂王、河口)83公里。

境內東北部峰巒疊嶂,西部群山連綿,中部、北部沿河岸間有平地。總耕地面積11853畝,其中,水田8359.5畝,旱地3493.5畝,山林面積36282.77畝。2006年財政收入435.8萬元。

歷史

黃站,全稱黃陂站。元時稱黃陂驛,有元朝詩人陳孚《黃州黃陂驛》一詩所記,"晨發定遠驛(今定遠鄉定遠村),千崖紅櫟林;午度大勝關(今宣化店大勝關),萬壑青松陰;呦呦走野鹿,角角鳴山禽;

」摘自清道光八年所修《黃安縣誌·藝文》,光緒八年(1880年)重修《黃安縣誌》載:「黃陂站,邑西北九十里,宋元時達京郵傳也。自桃花至漢津,自漢津至此,各三舍許。有遺碑記各站戶。」故名。

據《清史稿·志四十二·地理十四》"黃州府黃安簡...順治初沿明制...東南有中和鎮(今覓兒寺鎮中和司)、黃陂站二巡司"所述,最早在明代,最晚在清代黃陂站即設有巡檢司。

禮山縣建置前,黃站界崗以北屬河南羅山縣,以南屬黃安縣。建置禮山縣後,北部劃屬三區,南部屬一區。l941年南部屬呂黃鄉,北部屬惠明鄉。解放初北部屬二區(宣化),1950年冬增設七區,區公所駐黃站。1956年春,撤銷七區,復屆二區。1959年4月,從宣化人民公社劃出,撥入蘇紅人民公社。1961年屬呂王區。1987年9月,與劉河、熊畈村合併,設黃站鎮。轄黃站、張寨、紅聯、長聯、團沖、西沖、李園、祝山、劉河、熊畈10個村,104個村民小組,2982戶,14579人。其中,農業2881戶,13968人。鎮有中學1所,小學10所。縣蘇區人民醫院設於此。

黃站鎮為革命老區。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爆發過農民運動。第二次國內革命時期,鄭新民在李園村建立黨領導的「黃學」,培訓農民武裝,並以此為據點,組織、領導宣化店起義。後分別是羅山縣蘇維埃、黃安縣蘇維埃轄區。

歷史地名

金山關

即金局關(金扃關);據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黃州府志》記「又石門關在縣北百二十里,又金局關在縣西北,亦曰黃陂站,接河南羅山縣界」又雲「縣北五十里有呂王城,其西五里即金局關也」。

據史料記載,元朝時,在麻城縣西部(今紅安縣金沙河水庫庫區附近)發現黃金,大批百姓前往淘金,元成宗時,朝廷為加強對這條河金沙的監管,賜封李牧林為將軍,差往湖廣麻邑(今麻城市)西地(今紅安縣城附近)監督金場,徵收金稅,辦理金務,位於古驛道上的黃陂站金局關可信即建成於此期間。

後1598年,明廷大興土木,經費不支,遣陳奉為稅監,乃在黃安縣(1563年建縣)境西北張家山、金場河採金,並設榷金所,至明萬曆年間,歷經300多年的採金,後金盡乃罷。

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黃陂縣誌》載"灄河一出金局關(東支流),一出黃陂站(西支流)後附古蹟,記邑東二里有杏花村,西北四十四里有金局關產黃金"[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大清一統志所載黃州府關隘金局關〈在黃安縣西北九十里西接漢陽府黃陂縣界北接河南汝寧府羅山縣界相近有大城關〉參考以上及其它古文資料記載,在元、明時期的黃站境內,有一個金山關存在了大約300多年時間。

大城關

元和郡縣誌(唐宰相李吉甫元和八年所作,公元813年)記載 :

大活故城在縣北二百三十五里,隋於此置關鎮黃陂縣,中東北至州一百二十里 ,本漢西陵縣地,三國時劉表為荊州刺史,以此地當江漢;

大活關東北至光州二百八里,西至安州澧山關(現大悟縣九里關)一百里,在縣(此縣疑為灄陽縣治所牛湖堡,今漢口藤子崗附近)北二百里(1里在各朝代各不相同,此時1里約為576米);

白沙關西至大活關六十里,在州北二百四十里,北至光州界二十五里;

新唐書(由宋祁、歐陽修、范鎮、呂夏卿等合撰,宋仁宗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載 :

淮南道有巢縣故東關 ,光山縣木陵故關 、平靖關(今廣水市平靖關)以及故黃峴關(今大悟縣九里關),黃陂縣大活關,麻城縣木陵關、陰山關; 北有大活關,有白沙關;

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黃州府志》(卷二﹒關﹒麻城縣):

大城關,在縣北八十里。

清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刻本《麻城縣誌》(卷一)關隘:

大城關,在縣北九十里羅山縣界;

讀史方輿紀要(清顧祖禹康熙三十一年作,公元1692)大城關縣北九十里,接河南羅山縣界。宋開慶初(1259年),蒙古忽必烈入大城關,宋戍軍皆潰,即此。又陰山關,在縣東北陰山上,不甚高峻,而橫斜盤繞,北望二十里皆見。後魏(公元386~471年)任城王澄遣長風戍主奇道顯,破梁陰山戍。又宋嘉定中後魏(公元1208~1224年),金人破黃土、白沙關,亦由小徑犯大城,入關內,趣陰山關,遇宋游兵,徑前接戰。金人疑有伏,引卻。又有修善關,亦曰修善沖,在大城關旁,俱宋戍守處。

清史稿 (民國16年,公元1927年)

西:灄水源出北仙居山,下流入黃陂。東南有中和鎮、黃陂站二巡司。西北有金局關,一名金山關,相近有大城關,即麻城五關之一也。

由以上古書記載參考其它史料,大城關中的大城指的是南朝梁置湘州大活城,又名大治城,大城關建於隋唐時期,晚於大活城,其屬黃陂縣,位於縣北200里,與古羅山縣交界,其到今大悟縣九里關100里,到今河南新縣白沙關60里,與金山關很近,是同處於黃陂站但屬於不同朝代的兩個重要關隘,其舊址應在現在的張寨村涼亭崗附近。

肖家大塘

位於老街肖家(音gʌ)老屋後,原來這裡都是農田,在1938年日軍進攻武漢時期,遭到日軍飛機的轟炸,扔下的兩顆航空炸彈在此爆炸,形成兩個巨大深坑,因填方工程巨大,村民遂拉來石料,將其改造成水塘,以供村民洗漱之用;同期被作為轟炸目標的還有南廟(原址在中學後院)、草店等,只因彈着點相距較遠而逃過一劫,彈坑不久也被回填,恢復到原來的樣子;而肖家與蔡家老屋則沒有那麼幸運,因靠得太近,受巨大的爆炸衝擊波影響而牆倒屋塌,房子最終被廢棄,最後只剩下一堆石牆,房基也變成了菜地。這也是小鎮上唯一一個記錄那個時代日軍侵華罪行的實物。從大塘到江家老屋這段小道上的舊石牆、石路是最有"歷史感"的特色小路。

回音巷

回聲巷,本名熊家(音gʌ)巷,位於老街福利院南邊,巷子的北面是肖家,其祖上在老黨校開染坊,南面為鐵器店熊家,整個巷子約12丈深,4尺寬,兩側都是2丈多高的石基清磚牆,路面鋪着踩得光溜圓滑的青石板,中間還有一道石樑。從街邊走過這個小巷,其外觀樸實無華,你甚至感覺不到它的存在,其奇妙之處在於,每當有人經過,鞋底發出的磕碰聲,咳嗽聲,說話聲,掌聲,都會在巷子裡迴蕩,像是有人在你頭頂上應和一樣,本地人稱這種現象為"應聲",產生這個現象的原因是聲波在巷子光滑堅硬的清磚牆與清磚牆,清磚牆與青石地面之間來回反射造成的;後來巷邊兩家都拆了瓦房建成樓房,巷子裡也鋪上水泥地面,回聲效果已經大不如從前,現在只有最後未改建的一段清磚牆、青石小巷還能短暫回聲,以後隨着清磚牆,青石地面消失,這個回聲的小巷也將最終只存在人們的記憶里。

紅林寺

紅林寺(音譯名)位於祝山村大石板沖,一條小路由山下的古驛路,延着牛筋溝山坡上的數百級被踩得光滑圓溜的石階,一路通向山門;鼎盛時期的紅林寺,有房屋數十間,僧眾百餘人,僧田林地千餘畝,是地跨鄂豫三縣,方圓百里之內最大的叢林。

晚清民國時期,鄂豫之地暴發連年災害,一時之間,盜賊遍地,土匪橫行,此時的紅林寺也難逃惡運,慘遭土匪洗劫一空,大殿、僧舍亦被付之一炬,只剩下一堆殘磚碎瓦,僅存的一些佛塔也在上世紀80、90年代的盜墓活動中倒塌,淹沒在山林之中。

由於年代久遠,紅林寺始於何朝何代、何人所建己無從考證,有說其始建於明代中期,亦有人說始建於宋,在此不問其詳;

其寺名也是由本地人的發音音譯而來,紅林寺之名源於大石板沖以前漫山遍野的楓樹,秋天楓樹葉因氣候原因變成紅色,把整個山林染成艷麗的紅色, 紅林寺由此得名。紅林寺雖不在了,但它的故事會一直流傳下去。

三角山

亦稱三界(音gai,余同)山、三崗山,因地處紅安、新縣、大悟三縣交界,三縣各占其一而得名;山上有一巨石,石面上陰刻有一個用方框圈起的"界"字,作為當時兩地分界的一個標記,雖經幾百年風雨侵蝕,字跡還清晰可見。

界崗

亦名界嶺崗,據《黃陂縣地名志》「明初,縣北灄水源頭與豫汝寧府羅山縣沙約交界為界嶺崗」所述,此地名在明初既已存在,在民國早期軍閥割據時代,此地還短暫設有緝私營。以前這一帶多棗樹,許多老人習慣稱這裡棗林崗。

人文資源

伍坤山 原交通部副部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張潮夫 原南京軍區副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祝永興 原河北省軍區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祝永年 原長江航務局第一任局長兼黨委書記,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祝永茂 原長江航務局第二任局長兼黨委書記,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錢運錄 原中共中央委員、全國政協副主席黨組成員兼秘書長;

熊 斌 曾代表國民政府簽訂《塘沽協定》的第一任北平市市長;

趙詠秋 原黃石市監察局副局長,曾被江澤民總書記多次接見、以「議案多、建議多,件件關係百姓疾苦、調研深入」著稱,連續3屆全國人大代表;

陳海松 原紅9軍政治委員,軍史上最年輕的軍級幹部,被朱總司令評價為最年輕有為的將領,20歲即任紅四方面軍主力紅9軍政委。

甘元景 原紅12師政治委員,鄂豫皖省委委員;

熊厚發 原紅四方面軍紅30軍副軍長兼88師師長;

自然資源

據鄂東地質大隊勘測資料顯示,該鎮境內貯藏有豐富的古生物化石、粘土、螢石礦、金礦等資源,茶葉、花生米、粉絲等農產品在全縣乃至全省享有盛名。

發展

黃站鎮把上規模、提效益、創品牌作為重點,繪製出建設「孝感市茶葉第一鎮」和「湖北名茶大鎮」的宏偉藍圖。為實施茶葉產業率先突破,該鎮先後出台了扶持茶葉產業優惠政策,通過土地流轉、退耕還茶、科技興茶、管理提效等方式,扶持農民連片開發,建立高效茶園,鼓勵外來客商和本地能人投資開發茶葉產業,有效延伸了產業鏈條。

花生米加工是該鎮另一主導產業。

劉河粉絲加工是黃站的傳統加工產業,通過招商引資,成立加工銷售協會,組建公司,註冊商標,統一品牌,統一包裝,統一銷售,每年可銷售180萬斤劉河粉絲。

大悟壽眉茶產於大悟縣黃站鎮萬壽寺茶場。該場地處大別山南麓三角山下,屬亞熱帶氣候,受季風氣候支配。茶園位於叢山優勢層域內,溪水環繞,氣候溫和,土壤肥沃,酸鹼值適中,具有優越的生態氣候和土壤特徵,芽葉含有豐富的氨基酸、咖啡鹼和黃酮類物質,茶葉的各項品質因素互相襯托而相得益彰。

全鎮建成了8000畝茶葉基地,培育出10多家茶葉專業大戶,茶葉年產量大幅度增加。黃站鎮黨委書記鄧慶勝說:「下一步,黃站將致力於創品牌、拓市場,做大做強做活茶葉龍頭企業,把茶葉種植面積發展到10000畝。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