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黃綿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黃綿土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類名詞。

關於中國文字的起源[1]主要有兩種觀點:起源於刻畫符號和「圖畫文字」起源說[2]。我們現在已知的最早的文字是安陽殷墟出土的甲骨文

名詞解釋

黃綿土是由黃土母質經直接耕種而形成的一種幼年土壤。因土體疏鬆、軟綿,土色淺淡,故名。實質為土質初育土。其主要特徵是,剖面發育不明顯,僅有A層及C層,且二者之間無明顯界限;土壤侵蝕嚴重。廣泛分布於中國黃土高原水土流失較嚴重的地區,其中以甘肅東部和中部、陝西北部、山西西部面積較廣。寧夏南部、河南西部和內蒙古境內也有分布。常和黑壚土、灰鈣土等交錯存在,是黃土高原上分布面積最大的土壤。

土壤信息

【土壤類型】:黃綿土

【漢語拼音】:huang mian tu

【全N含量】:0.54-1.74

【全P含量】:0.55-0.66

【全K含量】:17.83-18.74

名稱由來

黃土母質經直接耕種而形成的一種幼年土壤。因土體疏鬆、軟綿,土色淺淡,故名。

特徵

主要特徵是剖面發育不明顯;土壤侵蝕嚴重。

土壤介紹

廣泛分布於中國黃土高原,以甘肅東部和中部、陝西北部、山西西部面積較廣。常和黑壚土、灰鈣土等交錯存在。土層深厚而性狀鬆脆的黃土母質,在不良的耕作和經營方式以及強烈的侵蝕作用影響下,其成土過程速度遠遠落後於侵蝕過程,因而土壤停留在母質狀態。由於原有土壤剖面逐漸被剝蝕,熟土層無法保存,通過耕作又逐年從母質中補充生土,因而土壤肥力水平低。全剖面呈強石灰性反應(pH7.5~8.5)。土壤主要由0.25毫米以下顆粒組成,細砂粒和粉粒占總重量的60%。可耕性好,適耕期長,雨後能立即耕作。土色淺,比熱小,土溫變幅大。

分類

一、黃綿土,有機質含量低,呈強石灰性反應,土層軟綿,透水性及可耕性良好;

二、黃土,土質砂粘相宜,有一定團粒結構,無鹽漬化特徵,滲水性強,保水保肥能力較好,有機質含量低,易受侵蝕;

三、白綿土,土質較粗,透水性好,保水保肥性差,有機質缺乏,風蝕、水蝕都較嚴重。

分布環境

黃綿土分布於溫帶、暖溫帶的半乾旱和乾旱地區,年平均溫度7~16℃,年平均降雨量20D~500mm,集中於7~9月,多暴雨,年蒸發量800~2200mm,乾燥度大幹1。然植被為森林草原和草原,喬木主要是闊葉樹種,有櫟、榆、洋槐,並間有油松、柏等,多為次生旱生中幼年林,林相殘敗;草本主要為禾本科草類和冷蒿、胡枝子、地椒、甘草等,生長較稀疏。地形為黃土丘陵地和台地等以及這些黃土地貌區的川台地、洞地等非地下水浸潤區。母質為黃土性物質,疏鬆多孔。黃綿土地區地形支離破碎,坡度大,雨量集中,植被稀疏,加之黃土抗蝕力弱,是造成土壤強烈侵蝕的主要原因。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