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陂一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黃陂一中(黃陂區第一中學)創立於1933年,原址位於黃陂古城內,1997年搬遷至新城北郊的桃花崗,這裡東臨灄水河,西接航空港,南依盤龍城,北眺木蘭山。學校於1982年被評為省市重點高中;2002年12月通過省級示範高中評估,2003年5月被授予湖北省示範高中稱號。學校現有教職工326人,其中,省級以上骨幹教師5人,市、區政府津貼享受者4人,區十大名師兩屆共8人,省市區學科帶頭人和優秀青年教師89人,高級教師123人。現有學生350多人。學校注重校園環境和校園文化建設,注重環境育人。校園環境優美,設施設備齊全,是湖北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武漢市校園文化建設十佳學校,市綠色學校[1]。
辦學成就
在省級示範學校複評活動中,方恆華和宋念華老師的公開課獲得省督學的高度評價;另有程文寬、張勝科等兩位教師獲得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胡建兵老師在區教學能手比賽中榮獲一等獎。在期中和期末兩次湖北省部分重點中學聯考中取得驕人成績,物理成績優秀人數居各校之首。
高一物理組被評為學校、區兩級優秀備課組,武漢市十佳備課組。
成功源自老師的奮鬥與智慧,源自持之以恆的集體備課。
在集體備課中我們設計了"1+n+1" (「個人預案」+「集體討論」+「個性創新」)的備課模式。每星期指定主備課人,寫出一節內容的教案。集體討論的內容做到 「三定」( 定時間、定內容、定中心發言人)、「四統一」( 進度統一、備課統一、練習題統一、測試統一)。在形成共同的教案後,每位老師結合自身特點和學生情況對教案進行補充和修改,形成個性化教案[2]。
由於課程結構的調整以及學科教學要求的變化,新課改對任課教師進行教學設計、組織教學活動、指導學生自主進行探究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專家引領,名師指導下,我組老師共同學習、共同探討提高教師對新課改的認識,加強對模塊化教學的理解。在學習中互相幫助、交流,在討論中取長補短,共同發展,使備課組成為教師交流、互助和發展的平台,一個高效的學習型組織。
辦學歷史
前身是由「兩岸破冰第一人」胡秋原的父親胡康民,於1920年發起創辦的前川中學,民國大總統黎元洪是首任董事長;
創立於1933年,原址位於黃陂古城內;
1997年搬遷至新城北郊的油崗,這裡東臨灄水河,西接航空港,南依盤龍城,北眺木蘭山;
學校於1982年被評為省級重點高中;
2002年12月通過省級示範高中評估;
2003年5月被授予湖北省示範高中稱號。
視頻
黃陂一中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學校介紹 ,選校網
- ↑ 2黃陂區中小學教學常規實用管理制度 ,道客巴巴,2015-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