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黑鳞耳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黑鳞耳蕨,别名:大叶山鸡尾巴草、黑鳞大耳蕨、大叶山鸡尾黑鲜大耳蕨。是鳞毛蕨科 Dryopteridaceae 耳蕨属 Polystichum下一物种。

生长于林下湿地、岩石、山坡或沟边上,分布在海拔600-2500米。

形态特征

植株高40-60厘米。根状茎短而直立或斜升,密生线形棕色鳞片。叶簇生;叶柄长15-23厘米,基部直径约2.5毫米,黄棕色,腹面有纵沟,密生线形、披针形和较大鳞片,大鳞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二色,中间黑棕色,有光泽,长达13毫米,宽达6毫米,先端尾状,边缘近全缘;叶片三角状卵形或三角状披针形,长28-52厘米,近基部宽9-18厘米,先端渐尖,能育,基部略狭,下部1-2对羽片常不育,二回羽状;羽片13-20对,互生,平伸,具短柄,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不变狭不对称,下部羽片长3.5-8厘米,宽1-2厘米,一回羽状;小羽片14-22对,互生,具短柄,镰状三角形至狭矩圆形,长0.8-1.3厘米,宽0.4-0.7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上侧具弧形耳状凸,边缘全缘或近全缘,常具短芒,羽片基部上侧一片最大,具深缺刻或羽状浅裂;小羽片具羽状脉,侧脉5-8对,二歧分叉,较明显。叶草质,上面近光滑,下面疏生短纤毛状小鳞片;叶轴腹面有纵沟,背面生线形和披针形鳞片,披针形鳞片淡棕色至棕色(极少数下部叶轴鳞片呈二色),先端渐尖,边缘近全缘;羽轴腹面有纵沟,生线形淡棕色或棕色鳞片。孢子囊群每小羽片5-6对,主脉两侧各1行,靠近主脉,生于小脉末端;囊群盖圆形,盾状,边缘浅齿裂。[1]

相关类群

  • 尖头耳蕨 Polystichum acutipinnulum
  • 福贡耳蕨 Polystichum fugongense
  • 川西耳蕨 Polystichum huae
  • 长芒耳蕨 Polystichum longiaristatum
  • 长羽耳蕨 Polystichum longipinnulum
  • 假半育耳蕨 Polystichum oreodoxa
  • 乌鳞耳蕨 Polystichum piceo-paleaceum Tagawa
  • 假黑鳞耳蕨 Polystichum pseudo-makinoi Tagawa
  • 半育耳蕨 Polystichum semifertile
  • 边果耳蕨 Polystichum shimurae
  • 钻鳞耳蕨 Polystichum subulatum
  • 井冈山耳蕨 Polystichum tsingkanshanense
  • 云南耳蕨 Polystichum yunnanense

生长环境

生林下湿地、岩石、山坡或沟边上,海拔600-2500米。

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产河北、陕西南部、甘肃南部、江苏(溧阳、宜兴)、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西部及南部、湖北西部、湖南(桂东、龙山)、广西(桂林)四川(四川盆地及边缘山区)、贵州、云南东北和西部、西藏(察隅)。

国外分布:尼泊尔、不丹、日本也有分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