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龙浔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龙浔镇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城关浐溪南部,土地总面积40.4平方千米,辖6个村、8个社区,总人口123782人(2017),镇党委下设1个企业党委、1个党总支和64个党支部,现有党员1315名,是德化县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2002年被省编委列为福建省11个小城镇机构改革试点之一,2006年在福建省百强乡镇评选中居第5位,在全国“千强镇”评选中居611位,是福建省第九届文明村镇、泉州市“五个好”乡镇党委。2019年10月,龙浔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2020年6月29日,入选省级乡村治理示范乡镇名单。[1]

中文名: 龙浔镇

行政区类别:镇

所属地区: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

地理位置: 德化县南部

面 积: 40.4 km²

下辖地区: 辖6个村、8个社区

电话区号: 0595

邮政区码: 362500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 123782人(2017)

著名景点: 屈斗宫等

车牌代码: 闽C

乡镇概况

龙浔镇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南部,人口123782人(2017)。辖浔东、德新、兴南、南门、金锁、龙鹏、湖前、园丁8个社区,宝美、丁溪、丁墘、大坂、英山、高阳6个行政村。305、103省道过境。名胜古迹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屈斗宫宋代古窑址。

概况

德化县辖镇。位于县境南部、城区南部,南连永春县。面积40.4平方千米。总人口123782人(2017)。辖8个社区、6个行政村。203省道公路过境。名胜古迹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屈斗宫宋代古窑址。

沿革

宋乾德二年(964)置龙浔驿。1939年改浔中镇,1980年更名城关镇,1981年更名龙浔镇。1996年,面积8平方千米,人口2.6万人,辖富东、凤池、龙鹏、兴南、德新、金锁、南门、浔东、湖前9个居委会。1997年,省民政厅批复同意将龙浔镇的凤池、富东2个居委会划归浔中镇管辖;浔中镇的宝美、丁溪、丁乾、大坂、英山、高阳6个村委会划归龙浔镇管辖。2000年常住人口84494人(五普)。2003年末,人口67153人。

【邮编】362500【2013年代码及城乡分类】350526101:~001 121浔东社区 ~002 121德新社区 ~003 121兴南社区 ~004 121南门社区 ~005 122金锁社区 ~006 121龙鹏社区 ~007 121湖前社区 ~008 121园丁社区 ~201 121宝美村 ~202 122丁溪村 ~203 121丁墘村 ~204 220大坂村 ~205 220英山村 ~206 220高阳村

基础设施

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先后开发5个工业园区,新建工业园区3200多亩,为企业供地近2000亩,新建标准化厂房48万平方米。建设瓷都市民广场,为市民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加快污水处理管网工程建设,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连续四年保持“福建省卫生乡镇”称号。提高城区绿化水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6.63平方米,绿化覆盖率32.55%,2005年被评为“福建省园林式乡镇”。城镇化水平较高,居住环境优美,社会安定稳定,教育资源丰富,辖区内拥有省级文明学校2所,省级示范小学2所,省级示范幼儿园1所。龙浔镇按照“学沿海,赶沿海”的工作要求,盯紧“打造工贸强镇,构建和谐龙浔”的目标,实施科教兴镇、项目带动二个抓手,建设城郊型五大特色农业基地、壮大十里工业长廊、发展社区第三产业三个产业带,坚持服务新农村建设、服务社区建设、服务企业、服务外来员工四个服务,构建环境、保障、人才、创新、信息五个平台,落实发展第一要务,实现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综合实力持续增强。

中国瓷都

历史由来

龙浔镇历来是中国瓷都——德化的陶瓷主产区,全镇已发现的宋元窑址达14处,其中屈斗宫古窑址是国内发现的最大古窑址,2006年被列为全国100个重点保护遗址之一。龙浔镇陶瓷制作生产始于新石器时代,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早在新石器时代,龙浔就有硬陶、印纹陶的制作。唐代后期,龙浔陶瓷业已比较发达,编纂了第一部完整的陶瓷专著《陶业法》。宋元时代,龙浔陶瓷飘洋过海,大量外销,成为当时“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输出商品之一。明代,一代瓷圣何朝宗首创象牙白瓷轰动世界瓷坛,被称为“中国白”,以其作品为代表的瓷雕,享誉海内外,被誉为“国际瓷坛明珠”,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和英国博物院等多国博物馆均有收藏。明末清初,龙浔陶瓷业进入鼎盛时期,开发了釉下青花、釉上五彩和色釉等品种,出现了“一笼白瓷一箱银”的喜人景象。改革开放后,龙浔镇百业俱兴,具有千年陶瓷文化底蕴的陶瓷业更是蒸蒸日上,产品畅销四海,名闻遐迩。龙浔陶瓷产品以传统瓷雕、西洋工艺瓷、日用瓷为主,结合当今世界上的流行款式和各国的文化底蕴、民族传统、风俗习惯、生活层次等要素,推出“传统瓷雕精品化”和“日用陶瓷工艺化,工艺陶瓷日用化”的工艺系列产品,开发出红壤陶、釉下彩精陶、轻质陶瓷、稀土生态陶瓷等符合当今世界环保要求的新产品和纳米陶瓷、灭菌陶瓷、夜光陶瓷、骨锂瓷等一批科技新成果产品。与之同时,陶瓷产业的繁荣带动了陶瓷机械、陶瓷化工、瓷土开采加工、彩印包装、耐火材料等相关行业的发展,陶瓷产业链不断延伸,开发出相配套的树脂、竹藤、蜡烛、铁件、玻璃工艺等陶瓷产业链工艺品。

产业状况

全镇现有陶瓷企业500多家,陶瓷企业集团12家,产值上亿元的企业集团4家,纳税超1000万元的企业2家,超500万元的企业6家,超200万元的企业21家,超100万元的企业47家,超50万元的企业84家。拥有专利和版权登记的陶瓷产品2000多件,佳美被评为中国名牌,“顺美”被商务部确定为2005——2006年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得盛集团和协发光洋公司被评为国家免检产品企业,佳美、顺美、得盛、飞天被评为省著名商标。2006年实现陶瓷产值26.9亿元,占全县陶瓷业产值的57.2%,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87.1%;陶瓷业纳税达1.23亿元,占全镇税收总额的61%。

经济发展

2006年,全镇完成工农业总产值31.5亿元,比2002年增长68.9%,年均递增14.1%;完成各项税收20393万元,同比增长63%,年均递增13%。2004年在全县率先成为宽裕型小康镇,2006年在“福建省百强乡镇”评选中由2003年全省第12位跃居第5位,在“全国千强镇”评选中由2005年的921位跃居第611位。2006年全镇完成工业产值30.89亿元、陶瓷产值26.9亿元,完成各种税收2.0193亿元,分别占全县的34.51%、38.71%、57.17%、36.06%。农民人均纯收入6570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47元,均居全县第一位。辖区内交通、通信网络完善,商贸物流和房地产业繁荣发达,五大国有商业银行数十家网点遍布其中,水、电、天然气等能源供应充足。现已建成工业园区5000多亩,一批新的工业园区、社会事业项目区正在建设中,“十一五”期间可新建工业园区3000多亩。 龙浔镇农林经济稳步发展,突显城郊特色农业效益,2006年农业产值6136万元,铁观音茶叶、德化梨、淮山等农作物生产发展较快;其中,英山淮山基地被福建省农业厅评为“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工业经济不断撑量提质,2006年工业产值30.89亿元,年均递增14%;对外经贸成效显著,2006年实现出口交货值26.82亿元,年均递增14.2%;陶瓷支柱产业继续发展壮大,2006年陶瓷产值26.9亿元,年均递增14.1%,规模以上企业效益明显;同时,陶瓷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中高档日用瓷、传统瓷雕比重不断提高,功能型、环保型、科技型陶瓷和与陶瓷业相配套的行业有新的发展。第三产业发展加快,2006年,第三产业产值17.5亿元,年均递增18.1%,房地产、商贸、餐饮、文化娱乐、社区服务、物流配送等行业迅速发展。

获得荣誉

2019年10月,龙浔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2020年6月29日,入选省级乡村治理示范乡镇名单。

视频

龙浔镇召开座谈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