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CAN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CAN

现场总线是近 20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 CAN 总线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现场总线,在工业测控和工业自动化等领域有很大的应用前景。CAN是控制器域网 (Controller Area Network, CAN) 的简称,是由研发和生产汽车电子产品著称的德国BOSCH公司开发了的,并最终成为国际标准(ISO11898)。是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现场总线之一。 在北美和西欧,CAN总线协议已经成为汽车计算机控制系统和嵌入式工业控制局域网的标准总线,并且拥有以CAN为底层协议专为大型货车和重工机械车辆设计的J1939协议。近年来,其所具有的高可靠性和良好的错误检测能力受到重视,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计算机控制系统和环境温度恶劣、电磁辐射强和振动大的工业环境。

简介

随着工业测控技术和生产自动化技术的不断进步 ,传统的 RS-232、 RS-485和 CCITTV. 24通信技术已不能适应现代化的工业控制需要 ,而现场总线 ( Fieldbus)以其低廉的价格、可靠的性能而逐步成为新型的工业测控领域的通信技术。现场总线是应用在生产现场 ,在微机化测量控制设备之间实现双向串行多节点数字通信的系统 ,是一种开放式、数字化、多点通信的底层控制网络。 汇集了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 ( 3C)的现场总线技术 ,从 20世纪 8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 ,并逐步在制造业、流程工业、交通、楼宇等方面的自动化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现场总线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 基金会现场总线 ( FF)、 LonWorks、 ProfiBus、 CAN、HART,而其中 CAN ( Controller Area Network)即控制器域网因为具有高性能、高可靠性以及独特的设计而越来越受到关注,现已形成国际标准 ,被公认为几种最有前途的现场总线之一。1986 年德国最大的工业企业之一 Rober Bosch公司首次提出了应用于汽车内各种传感器和执行器之间相互通信的 CAN 总线(Controller AreaNetwork)技术以来,以其可靠性、实时性和灵活性强的特点,得到了诸多汽车开发商的青睐

评价

CAN属于总线式串行通信网络。 由于采用了许多新技术和独特的设计思想 ,与同类产品相比 , CAN 总线在数据通信方面具有可靠、实时和灵活的优点。为使设计透明和执行灵活 ,遵循 ISO /OSI标准模型 , CAN 总线结构划分为两层: 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包括逻辑链路控制子层 LLC和媒体访问控制子层 M AC)。 CAN的分层结构和功能如图1所示。 其中 , LLC子层为数据传递和远程数据请求提供服务; M AC子层的功能主要是传送规则 ,即控制帧结构、执行仲裁、错误检验、出错标定和故障界定。CAN总线协议是建立在国际标准组织的开放系统 OSI 7 层互连参考模型基础之上的。其模型结构只有3 层,即只取OSI 底层的物理层、数据链层和传输层,保证了节点间无差错的数据传输。 CAN 总线上用“显性”(Dominant)和“隐性” (Recessive)两个互补的逻辑值表示“0”和“1”。如图1 所示,VCAN-H和VCAN-L为CAN总线收发器 与总线之间的两接口引脚,信号是以两线之间的“差 分”电压形式出现。在隐性状态,VCNA-H和VCANL被固定在平均电压电平附近,Vdiff近似于0。显性位以大于最小阀值的差分电压表示。CAN 总线的通信距离最远可达10Km(位速率为5 kbps) ,通信速率最快可达 1Mbps(此时最长通信距离为40m)。 [1]

参考文献

  1. CAN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