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區是遼寧省[1]阜新市轄區。位於市區東南部。西、北與海州區接壤,東與阜新縣、新邱區接壤。總面積108平方千米。總人口17萬人(2013年末)。全區轄5個街道、1個鎮:紅樹街道、煤海街道、高德街道、孫家灣街道、城南街道、水泉鎮。區政府駐紅樹街道太平大街1號。
地處大巴山余脈北麓,瀕臨細河南岸,地形以山區、丘陵和細河平原為主,自東南向西北傾斜。海拔最高(塔子溝景區大青山)為599.6米,最低(細河)為140.7米。市區交通主幹道有紅樹路、煤城路、太平大街、塔新路、市外環路等。景點、紀念地有彌勒菩薩成就院、三一八公園、元寶山森林公園、海棠山旅遊風景區、阜新萬人坑、海州礦國家礦山公園 、塔子溝風景區等。
目錄
歷史沿革
太平區的形成和發展早於阜新市中心地區。隨着煤田的發現和開發,特別是自1919年日本東洋拓殖會社勾結中國原京漢鐵路局長丁世源申辦孫家灣礦區合辦阜源公司以來,太平地區逐漸發展起來。1927年,張學良將軍建立了東北礦務局,在孫家灣地區開起了煤礦。1933年4月,阜新淪為日本殖民統治。隨着日偽當局對煤炭資源的掠奪,礦工和居住人口的增加,孫家灣地區為當時市區最重要的地區之一。
1940年1月1日,日偽當局將阜新縣境內新邱、長營子、米家窯、海州、孫家灣和今阜新鎮等地劃出置阜新市。1945年9月中旬,中共遼西地委派幹部、軍隊接收阜新,成立阜新市政府。同年10月,在今太平地區設置了3個區政府,即太平區、新興區、紅葉區。1945年12月30日至31日,3個區政府黨政組織先後撤退到務歡池、福興地、舊廟一帶。
1948年3月18日,阜新全境解放。同年4月18日阜新市政府成立,全市設置3個區。今太平地區為第二區,5月組建區政府。1949年1月,撤銷第二區區政府,改設3個街人民政府。同年8月,經阜新礦委和市政府決定,太平地區的3個街人民政府分別和本街的公安派出所合併為3個分駐所,行使區街一級政府職權。1950年1月,根據遼西省政府意見,市政府將3個分駐所改建成阜新市第二區公所。1952年10月改建為第二區人民政府。駐地均在孫家灣。1955年11月,改稱孫家灣區。1956年7月,更名為太平區。
1996年,太平區面積25.9平方千米,人口約16萬人。轄5個街道:紅樹街道、煤海街道、高德街道、城南街道、孫家灣街道。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太平區常住總人口148785人,其中:紅樹街道44013人,煤海街道25292人,高德街道35317人,孫家灣街道17251人,城南街道26912人。
2002年4月27日,國務院(國函[2002]33號)批覆同意調整阜新市部分行政區劃,其中:將阜新市細河區的水泉鎮劃歸太平區管轄。
2002年6月,太平區轄5個街道、1個鎮:紅樹街道、煤海街道、高德街道、城南街道、孫家灣街道、水泉鎮。共有55個社區、11個行政村,面積107.93平方千米 ,人口約21.44萬人,區政府駐太平大街1號。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2],太平區常住總人口166044人,其中:紅樹街道50649人,煤海街道30009人,高德街道27424人,孫家灣街道19950人,城南街道20507人,水泉鎮17505人。
視頻
太平區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遼寧省的行政區劃調整,總計52個縣,為何劃入了兩個省? ,搜狐,2020-01-01
- ↑ 第六次人口普查經費近80億 普查工作人員近千萬人,搜狐,2011-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