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全傳
簡介
《慈禧全傳:從秀女到晚清"無冕女皇"》內容簡介:她不過是一個女人,卻一直衝在歷史的風口浪尖之上。一介弱女子,要是沒有男人般的膽識與勇氣,怎敢參與男人的天下政事?若不是她有強忍果毅的手段,籠絡鎮定,何以得來這樣的境況?假如那個時代,由一個男人來掌控朝廷,清朝是否能夠躲過這一悲劇?這些疑團,都將在《慈禧全傳:從秀女到晚清"無冕女皇"》揭開。一段塵封的歷史,就這樣緩緩拉開了序幕。跨度七十年,人物上千名,氣勢恢弘的晚清歷史全影畫卷,台灣已故著名小說家高陽先生史詩巨著。本套裝為限量珍藏版,全書六部十冊,三百餘萬字。《慈禧前傳》一個女人的政治生涯,始於其作為皇帝的丈夫的死,清咸豐十一年,清文宗死於熱河行宮,幼帝即位,其生母蘭兒被稱為「以聖母皇太后」,面對着權利的誘惑,喪夫之痛的失落感,蘭兒心裡滋生出的是世人不可想象的人生路途,她將自己逼上了一條從政之路,一個女人的王朝從此建立起來了……《玉座珠簾》辛酉政變之後的政局,百廢待興,珠簾之後,年輕的太后,有着怎樣的政治手腕,居然逐步邁向權力之顛?《清宮外史》宮廷之內的燭光斧影,將相公卿的爾虞我詐,濁世佳公子的風流倜儻,綠林英傑的豪邁壯氣,鄉野小民的離奇遭遇……那一段不堪回首的時光,有着說不盡的搖曳生姿、道不完的萬種風情。《母子君臣》末世君王,懷着振興乾坤的鴻鵠之志,但強悍的女主、誤國的弄臣,必然扼殺這段改寫歷史的最後機會,宮廷之中,惟有權力,哪有親情?《胭脂井》戊戌變法將帝黨的矛盾推向極端,憑藉袁世凱的「臨機一動」,後黨躍上了權利的顛峰。朝廷意欲借義和團運動滅洋,卻未能阻止洋人的節節進逼,慈禧命人將珍妃投入井後挾皇帝倉皇出逃,國家的命運到了最艱難的歷史關頭……《瀛台落日》兩宮迴鑾還不到一年的工夫,宦海沉浮,幾人彈冠相慶,幾人不堪回首,各省總督半數遷轉,兩江總督劉坤一的病歿掀起又一輪的明爭暗鬥。
評價
高陽,台灣已故著名作家,本名許晏駢,浙江人,出身於錢塘旺族,1948年隨軍赴台灣,曾任台灣《中華日報》主編和《中央日報》特約主筆。1962年,高陽受邀於聯合報副刊連載《李娃》,此作品一鳴驚人,成為高陽歷史小說創作的濫觴。爾後發表的《慈禧全傳》及《胡雪岩》等,更確立了他當代首席歷史小說家的地位。高陽一生著作有90餘部,約105冊,可謂著作等身。高陽的歷史小說,上寫帝王將相,下寫才子佳人,讀者面非常之廣。同時,高陽小說具備一定的實用性,類似於「勵志」類圖書,能夠給讀者帶來直接的精神或者物質效益。高陽出身於錢塘旺族,「旺族」一般都是讀書人家,言行舉止有着固定的階級規範。這種規範表現在高陽的歷史小說里,除了行文的流暢和古文根底的深厚之外,還在於它的不誇張不矯飾,即使是一針一線一言一行,也都有根有據,符合當時的歷史氛圍。另外,他的小說技法,雖是中國傳統小說的套路,卻發展到了一個高度。高陽最擅長的是清史,在他所有的歷史小說中,寫清代的幾乎篇篇精彩絕倫,讀者可以將其作為趣味橫生的斷代史來閱讀。不僅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發展脈絡、歷史框架都與歷史的真實面目貼近,而且,故事細節時常都有據可查。清人的筆記、野史、雜著、詩文,高陽爛熟於心,隨時成為小說創作的素材。由此旁涉開來,清代的典章制度、佚聞逸事、地方風俗、民情世態,高陽都能夠根據故事情節的發展,巧妙地結合到小說之中,或者通過小說完整地呈現在讀者眼前。難能可貴的是,高陽不但有史才與史學,而且有史識,對近代的重要歷史人物與事件,都有自己獨到的眼光和判斷,如對慈禧、李鴻章、胡雪岩,或「百日維新」、「義和團之變」等等。其歷史觀是否能夠被接受,讀者可以自己判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