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大豆野大豆 |
中文學名:野大豆 拉丁學名:Glycine soja Sieb. et Zucc 二名法:Glycine soja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目:薔薇目 亞 目:薔薇亞目 科:豆科 亞科:蝶形花亞科 族:菜豆族 屬:大豆屬 種:野大豆 |
豆科野大豆Glycine soja Sieb. et Zucc.,以種子入藥。[1]
目錄
形態特徵
一年生纏繞草本,長1-4米。莖、小枝纖細,全體疏被褐色長硬毛。
葉具3小葉,長可達14厘米;托葉卵狀披針形,急尖,被黃色柔毛。頂生小葉卵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3.5-6厘米,寬1.5-2.5厘米,先端銳尖至鈍圓,基部近圓形,全緣,兩面均被絹狀的糙伏毛,側生小葉斜卵狀披針形。
總狀花序通常短,稀長可達13厘米;花小,長約5毫米;花梗密生黃色長硬毛;苞片披針形;花萼鍾狀,密生長毛,裂片5,三角狀披針形,先端銳尖;花冠淡紅紫色或白色,旗瓣近圓形,先端微凹,基部具短瓣柄,翼瓣斜倒卵形,有明顯的耳,龍骨瓣比旗瓣及翼瓣短小,密被長毛;花柱短而向一側彎曲。
莢果長圓形,稍彎,兩側稍扁,長17-23毫米,寬4-5毫米,密被長硬毛,種子間稍縊縮,干時易裂;種子2-3顆,橢圓形,稍扁,長2.5-4毫米,寬1.8-2.5毫米,褐色至黑色花期7-8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
全國各地。
性味
甘,溫。[2]
野大豆的功效與作用
益腎,止汗。
主治頭暈,目昏,風痹汗多。
用法用量
0.3~1兩。[3]
摘錄
《全國中草藥匯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