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山,又名為霞雲沙山,名稱由來是因位於稜線的三叉點,位於臺灣臺東縣海端鄉利稻村、花蓮縣卓溪鄉古風村與高雄市桃源區梅山里之間,為台灣知名山峰,也是台灣百岳之一,排名第27。三叉山3,496公尺,一等三角點,屬於中央山脈。三叉山南方有向陽山,北邊連接雲峰。其特色為山體平緩且巨大,佈有廣闊玉山箭竹草原。
三叉山山難
二戰甫結束的1945年9月,臺灣政權尚未移交。運送美國戰俘的美軍軍機遇上颱風在三叉山一帶墜毀,乘員全數罹難。而日方在颱風及嚴寒氣候下派遣搜救隊上山,26人在山上凍死,史稱「三叉山事件」。
1945年(日昭和20年)9月15日,二次大戰日本宣布投降後約1個月(當時台灣還是日本政府管轄),一位布農族獵人向日警通報,說有架美國軍機墜毀在三叉山附近,由於二戰剛結束,日美關係微妙,日方絲毫不敢大意,隨即通知美國軍方,請求處置方案,美方接獲情報後,也決定派員赴台處理,並委請日本政府先行尋找失事地點和遺體,於是第一支搜索救難隊在同年9月18日編成,成員包含日籍警官兵及布農族人等共8名…
救難隊深入延綿三千多公尺的高山地段,順利在第三天的一處高山水池畔找到失事飛機,機上25名乘員已全數罹難,至此也是另一個悲劇的開始…
山下傳來計畫生變的消息,美方考慮到天候與路況等因素,遺體搬運會十分困難,因此改要求遺體直接就地埋葬,但由於搜索隊事先並未攜帶棺木,只好請求警務當局派人搬運上山。9月26日,由台、日籍人員組成,共計89名的第二支搜索隊編成入山執行運補任務,但遇上颱風,加上高山氣候寒冷,造成第一與第二搜救隊共26名隊員在深山荒野內相繼死亡。
第一與第二搜救隊可能遇難的消息一傳出,政府決定再派遣第三支搜救隊前往救援,無奈颱風剛過境,山區道路柔腸寸斷,溪流洪水爆發,大隊人馬根本無法上山,直到10月5日才順利入山,沿途一一找尋罹難隊員的遺體,剁下手掌後就地掩埋,並將肢體帶至飛機失事地點一起火化,同年10月12日在台東關山舉行公祭儀式,弔念這來自不同族群的26名救難隊員。
目錄
參考文獻
- 楊建夫,《台灣的山脈》,2001年,臺北,遠足文化公司
- 師大地理系教授 施添福教授論文:『地域社會與警察官空間:以日治時期關山地方為例』,pp.29-36, 東台灣鄉土文化學術研討會,2000年10月6~7日,台東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