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十常侍,指中國東漢(公元25年—220年)靈帝時期(168年-189年)操縱政權的十二個宦官:張讓、趙忠、夏惲、郭勝、孫璋、畢嵐、栗嵩、段珪、高望、張恭、韓悝、宋典,他們都任職中常侍 [1]

[]

文史形象

漢靈帝時的宦官集團,人稱「十常侍」,其首領是張讓和趙忠。他們玩弄小皇帝於股掌之中,以至靈帝稱「張常侍是我父,趙常侍是我母」。十常侍自己橫徵暴斂,賣官鬻爵,他們的父兄子弟遍布天下,橫行鄉里,禍害百姓,無官敢管。人民不堪剝削、壓迫,紛紛起來反抗。當時一些比較清醒的官吏,已看出宦官集團的黑暗腐敗,導致大規模農民起義的形勢。郎中張鈞在給皇帝的奏章中明確指出,黃巾起義是外戚宦官專權逼出來的,他說:「張角所以能興兵作亂,萬人所以樂附之者,其源皆由十常侍多放父兄、子弟、婚宗、賓客典據州郡,辜確財利,侵略百姓,百姓之怨無所告訴,故謀議不軌,聚為『盜賊』。」 在小說《三國演義》里,十常侍指的是指張讓、趙忠、封諝、段珪、曹節、侯覽、蹇碩、程曠、夏惲、郭勝十人朋比為奸,號為「十常侍」。帝尊信張讓,呼為「阿父」。朝政日非,以致天下人心思亂,盜賊蜂起。十常侍推動了漢朝的滅亡,是引發了漢末時局大動盪的主要原因。 在三國演義的第一回 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裡面講到了三國演義故事的背景,起義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十常侍亂政」。 中平六年四月,(公元一八九年)初夏,靈帝害病快要死了,他打算立王美人生的皇子劉協做太子。十常侍中的蹇碩在病床邊對靈帝說∶「如果要立劉協做太子,必須先殺死大將軍何進,才能保皇太子日後平安。」靈帝聽了蹇碩的話,立刻派人宣何進進宮。 這何進原來是一個殺豬的,因妹妹是何皇后,生了皇子劉辯,何進才掌了大權。何進知皇帝要殺他,沒有入宮,回到家裡,召集大臣商議如何殺掉十常侍。這時靈帝死了,何進便令司隸校尉袁紹領五千御林軍進了皇宮,便在靈帝靈柩前面,立太子劉辯繼承皇位。 劉辯雖做了皇帝,但靈帝的母親董太后心裡卻不大樂意。十常侍之一的宦官張讓給她出了一個主意。董太后聽後大喜,第二天早朝時董太后親自主持朝政,傳旨封皇子劉協為陳留王,封自己的哥哥董重為驃騎將軍,並讓張讓幫她處理朝政。 皇帝劉辯的母親何太后見董太后把持大權,心裡也不痛快,她想了一個計策,在宮中擺了一桌酒,請董太后來喝酒,勸董太后不要管國家大事。董太后氣得臉上紅一陣白一陣,兩人大吵一場。 何太后也發怒了。當夜,便把哥哥何進召進宮中,商量怎樣除掉董太后及董重。次日,何進下令把董太后送到京城以外的河間去,何進讓護送的人暗地裡將董太后毒死。又將董太后的哥哥董重的家包圍起來,要追回他的官印。董重知道事情危急,便在後堂自殺了。 袁紹勸何進趁早把十常侍這些宦官殺掉,何進將這個想法告訴何太后,何太后正寵信張讓等人,便不同意。袁紹又向何進獻上一計,要他調外地兵力入京剿除宦官。主簿陳琳認為這樣做會弄出亂子來,便竭力勸阻。說話間曹操從旁閃出,拍着手掌哈哈大笑。 何進問曹操為什麼發笑。曹操說∶「要殺宦官,應該先除為首的宦官,這隻要一個監獄官就夠了,何必紛紛召來外兵呢.」何進一聽,非常生氣,喝斥曹操有私心。曹操退了出來,嘆息着說∶「亂天下的,一定是何進!」 朝廷派往西涼領兵的刺史董卓,手下有二十萬大軍,野心很大。這天,他接到何進的檄文,心中十分高興,便令他的女婿李儒先派人向朝廷上了一道表章,說這次出兵是為了懲除宦官,制止逆亂。好讓朝廷的大臣不對他產生懷疑。隨後便起兵向京城洛陽進發. 張讓等聽說外地的兵來到,便先下手,派五十名刀斧手埋伏在長樂宮嘉德門內,讓何太后召何進進宮。何太后不知是計,就派人宣何進進宮。何進自覺手中掌握天下大權,十常侍不敢把他怎麼樣,便不聽勸阻進了皇宮。剛一進門便被亂刀砍死。 護送何進進宮的袁紹、曹操在宮門外等了很久,不見何進走出,就在門外大聲叫喊∶「請大將軍上車!」這時,何進的人頭被從牆裡扔了出來。袁紹、曹操大怒,揮舞着寶劍高叫着殺入宮內,碰見宦官,不論大小,全部殺死。一時皇宮內火光沖天。 張讓等宦官,慌忙劫擁着少帝和陳留王,從後宮逃跑了,而其他的成員在此次宮變中全部被殺死了。三更時分,逃到北邙山下,聽得後面一片喊殺聲,火光中一隊人馬趕到,張讓自知難逃一死,便投河自殺了。

目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