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泰米爾人是來自南亞次大陸的民族之一,有記錄的歷史幾乎兩千年。最古老的泰米爾社區在南印度和斯里蘭卡東北部。世界上還分散着一些泰米爾移民社區,特別是在馬來西亞新加坡斐濟毛里求斯南非,最近發現的移民還有在澳大利亞、加拿大和歐洲的部分地區。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泰米爾人 民族 南亞民族之一
人數 約4780萬人 歷史 幾乎兩千年

目錄

基本概況

泰米爾人主要分布在印度的泰米爾納德邦、安得拉邦、喀拉拉邦,以及斯里蘭卡的東部和北部地區。在緬甸、馬來西亞、中南半島、印度尼西亞、毛里求斯、斐濟、東非和南非的印度僑民中,亦有為數不少的泰米爾人。

除一部分雅利安婆羅門外,都屬達羅毗荼人種類型。身材矮小,膚色較黑,鼻子小而扁平,嘴唇厚,頭髮黑而濃密、捲曲。使用泰米爾語,屬達羅毗荼語系南部語族,有獨特字母。

信仰印度教,屬濕婆教派,種姓制度森嚴;少部分人信基督教。泰米爾人單長於建築、青銅雕塑,以及表演古典舞蹈和民間戲劇,對印度南部、斯里蘭卡北部及東南亞文化的發展起過重要作用;航海、數學、醫學亦有很高成就。[1]

經濟因地而異,有的狩獵,有的從事畜牧或漁業,有的從事農業,種植水稻。男人通常只纏一條兩米長的圍褲;有的還披一條小布單或穿一件無領長袖綢衫。

婦女喜歡穿帶金銀花邊的紗麗。以大米為主食,喜吃酸辣、椰油和葷食,飲咖啡。盛行姑舅表婚,山區仍有搶親習俗。人死後行火葬。

民族歷史

分布

原來居住在印度南部的民族,操泰米爾語。泰米爾語是達羅毗荼語系主要語言之一。操泰米爾語的人數在20世紀晚期約達5,700萬,其中包括生活在斯里蘭卡北部和東部的320萬人在內。

使用泰米爾語的人們構成泰米爾納德邦居民的絕大多數,也有些人居住在喀拉拉邦(Karala)、 卡納塔克邦(Karnataka)、安得拉邦(Andhra Pradesh)。這三個邦位置占有印度最南端1/3的地方。

泰米爾人也有移居馬拉加西共和國馬來半島緬甸印度支那、泰國、東部非洲、南非、斐濟和模里西斯諸島、西印度群島等地的。

宗教

印度的泰米爾地區為傳統的印度教中心。泰米爾個人專奉一神的守貞專奉派(bhakti)在印度教內一直占有重要地位,此種拜神方式最早可見於公元6世紀文獻中。在公元初年,佛教和耆那教曾在泰米 爾居民中廣泛流行,這些宗教的文獻要早於泰米爾地區印度教守貞專奉派的文獻。 [2]

雖然泰米爾多數信奉印度教,他們中間也不乏基督教徒、穆斯林、耆那教徒。在不久之前的一段時間裡,泰米爾地區也曾是達羅毗荼運動的策源地,運動的宗旨要求在泰米爾文化、語言及文學作品中清除梵語及婆羅門影響。[3]

文化

泰米爾人歷史悠久,成就顯著。他們似乎很早就已發展起了海上交通、城市生活和商業活動。泰米爾人與古希臘人和古羅馬人的貿易來往,可用文學的、語言的及考古的各種資料予以證明。

泰米爾人所使用的達羅毗荼語,是年代最早的典雅語言。他們的文學傳統豐富,可追溯到公元早期。泰米爾地區曾有哲羅(Chera)、注輦(Chola)、潘地亞(Pandya)、帕拉瓦(Pallava)等王朝出現,到14世紀時,由於維查耶那加爾(Vijayanagar)帝國擴張其霸權於該地,使得上述這些王朝所建國家臣服於帝國。

在那些王朝的統治期間,泰米爾人民修建了巨型神廟、灌溉溝渠、堤壩、道路,並在推動印度文化傳播到東南亞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比如,注輦王朝即以其海上力量強大而著稱,曾在1025年把馬來人所建室利佛逝王國置於其霸權之下。儘管長期以來泰米爾地區在文化上同印度其餘各地已無種族界限,然而在政治上大部時間仍保持其為一單獨實體,直到英國人統治印度之時,才有所改觀。

現代

現今居住在斯里蘭卡的泰米爾人,雖然都是印度教徒,卻是一些不同的群體和種姓。所謂錫蘭泰米爾人,約占該族人口之半,聚居於島的北部。他們相對來說都受過良好教育,許多人擔任職員及從事專業工作。

所謂斯里蘭卡的印度泰米爾人,是19和20世紀時由英國人帶進該島的,都是茶園工人,他們被其他種族集團看作外國人。錫蘭泰米爾人和印度泰米爾人,都按不同的種姓制度組成各自的社會,彼此幾乎不相往來。

到1980年代,錫蘭泰米爾人同斯里蘭卡信奉佛教的僧伽羅人之間,關係日益緊張,這便加速了泰米爾激進分子進行游擊戰以反對由多數居民僧伽羅人組成的中央政府,期望在島上北部及東北部建立一個獨立的坦米爾國家。泰米爾人的反政府組織"泰米爾民族解放之虎"(the Liberation Tigers of Tamil Eelam)進入90年代之後仍持續戰鬥。

文化藝術

泰米爾人個子較矮,膚色比較黑,頭髮捲曲、黑而濃密,鼻子小、扁平,嘴唇厚。男子服裝一般是纏2米長的圍褲,有的披小布單或穿沒有領子的短袖綢衫,婦女大都穿紗麗。他們的主要的糧食是小麥。

泰米爾人是世界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他們所屬的達羅毗荼人很可能是輝煌的印度河文明的主人,也就是南亞次大陸最早的居民。他們的發源地就是泰米爾納德邦。Tamil Nadu是泰米爾語"泰米爾人的土地"之意。

印度河文明是距今5000-4000年的發達文化,以卡利班干、哈拉帕和摩亨佐達羅的城市為代表。當時的人們建設了規劃科學、設施完備的供水排水系統,生產出大量精美的藝術品。

說明他們既有富足的物質生活,又有充裕的精神生活。雅利安人來到印度後,泰米爾人被迫遷往南部,但泰米爾文化深深地融入了雅利安人的文化之中。泰米爾人擅長建築、青銅雕塑、航海、數學,有悠久的文化傳統。

分布地區

泰米爾族,主要聚居在東南部的泰米爾納德邦,部分居住在相鄰的喀拉拉邦、卡納塔克邦、安得拉邦,此外,在印度以外的斯里蘭卡、馬來西亞、新加坡、斐濟、毛里求斯、南非等國家,泰米爾人也為數不少。

泰米爾人個子較小,結實有力,膚色較黑,鼻子扁平,嘴唇較厚,頭髮黑濃。他們擅長詩歌、建築和青銅雕塑,古典舞蹈和民間戲劇發達。他們原來信奉耆那教,後改信印度教但與北印度教徒屬於不同的教派。他們大部分從事農業,主要種植水稻、甘蔗,少部分從事畜牧業和漁業。

泰米爾納德邦(泰米爾語:தமிழ்நாடு,印地語:तमिलनाडु,拉丁字母轉寫:Tamil Nadu)是印度南部的一個邦,南臨印度洋,東隔孟加拉灣與斯里蘭卡相望,西與卡納塔克邦、喀拉拉邦接壤,北接安得拉邦。面積13萬平方公里。

人口有6241多萬,居民主要是泰米爾族,官方語言是泰米爾語,首府是金奈。

泰米爾納德邦的最東端和最西端分別為卡利梅爾角和穆杜馬萊野生動植物保護區,而最北端是普利卡特湖,最南端則是科摩林角或者坎尼亞庫馬里--印度國土的終端。

泰米爾納德邦是印度第十一大邦,從東部的孟加拉灣一隻延伸到西部的阿拉伯海。在西北部與卡那塔克邦交界,在北部與安得拉邦交界,西部與喀拉拉邦交界。這裡占印度大陸總面積的4%。

視頻---泰米爾納德邦旅遊指南,坦賈武爾寺莊嚴神聖,值得一看!

參考來源

  1. 濕婆教, 有道搜索 ,
  2. 耆那教,新浪網,2017-12-19
  3. 達羅毗荼運動 , 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