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登堯山(王天震)

登堯山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登堯山》中國當代作家王天震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登堯山

堯山,又名浮山,因堯帝曾到此,故曰:堯山。

山,不高,但險峻。古樹環繞,群山在此做一圈椅狀,又好似兩臂環抱,堯山上眾多廟宇就座落在此綠樹叢林中。

沿」之「」字形山路拾階緩步而上,左右雕欄相望,上下鐵鏈相連。行至山腰,有一涼亭位於巨大的桉樹綠陰下,石桌石凳配套有之。小憩時,向山下張望,只見山路若帶蜿蜒盤繞,在綠蔭叢中,隨着綿延的山勢,忽隱忽現。

小憩之餘,繼續拾級而上。轉過一個彎,雄偉的堯山廟山門巍巍乎立於眼前。左右金色石獅扭頭相望,似私語,似默視,獅知,我不知。仰頭,二層廟樓,斗角飛檐,雕樑畫棟,顏色光鮮,可謂輝煌也。山門前有二三枚卜算者,在綠蔭下,仙骨飄飄然,正在云云眾生。此處引人注目者,乃文昌閣也。此乃文人騷客、求職升學者燃香祭拜聚集地也。只見滿地炮屑,怪不得剛才上山時,一路上炮聲不絕於耳。忽見一學子模樣,雙手持香,面色凝重,做揖叩拜。旁有人語云:此乃金榜題名者,來此還願也。靈與不靈,不敢妄下膩斷。心誠則靈,是也!

進的廟門,但見裡面廟宇眾多,依山而建,層次分明。可謂無一處無廟,無一處不獨特,無一處不風景,無一處不誘人。即使匠心獨運,也不過爾爾。

一線天,大自然鬼斧神工巧奪天工之作也,非人力可為也。寬不盈尺,長不過丈。頭頂懸一居石,危危乎!凡從下過着,無不膽戰心驚,一步三仰頭,腳步踉蹌,幾乎不敢滯留絲毫,擔心萬一。

石蛙奔泉處,也是神來之筆。傳說此石蛙乃堯山一山石,因聆聽佛語千萬年,忽一日得道成精。急急下山來聽禪。不料泄露了天機,被天帝責罰,於此立地為石,永世不得超脫。但見此巨石表面凹凸不平,貌似一巨型蟾蜍模樣,趴在泉眼下面,坐北面南,左右緊鄰廟宇。憨憨的模樣,似聽禪聲然。

出得廟來,繼續沿山路蜿蜒而上。山路時緩時陡,不一而足。隱逸在叢林中的羊腸小道,頑石縱橫,樹根糾纏,陡峭難行。但心懷尋幽探勝,故手腳並用,攀爬之。一時間,汗流浹背,氣喘吁吁,樹枝掛臉,棗刺扎腿,腳下碎石滑動,危險異常。環顧左右,進退兩難。但見古柏紮根破岩中,成百上千年如一日。而今,岩破,根粗,樹高,遮天,蔽日。人,也需如此,凡事不可求速成,只求日日有進步,假以時日,功到自然成。忽然,廟裡的鐘聲傳來,絲絲繞耳,梵音不絕。頓時,眼前眾多古柏,好似眾多貴人,用樹根,用樹身為我支撐,助我登山。眾多頑石,也是任憑我踩在腳下,助我登山。一想到此,不覺累也。唯覺身輕如燕,速速登上山頂,一覽眾山。

身居山頂,眼界為之開闊,胸襟為之寬廣。目力所至,左右群山連綿起伏,山下田野廣袤,土地平坦如砥,村莊星羅棋布,公路四通八達,天藍雲白,清風拂面,好一處神仙居處也!

神仙居處好,但高處不勝寒,還是返人間。抬腿,邁腳,處處風景,處處心情,一一欣賞,一一收藏。有語云:行萬里路,讀萬卷出,可謂如此也。 落腳山下,回首遙望,山,美,在形。人,美,在心。

何日再拜堯山,我深深地鞠了一躬,低聲呢喃。[1]

作者簡介

王天震,渭南市作協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