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与李彭年同送崔岐归二曲,马上口占》苏轼诗词

苏轼
来自搜狐的图片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苏轼的诗现存约两千七百余首。

目录

诗词正文

《与李彭年同送崔岐归二曲,马上口占》

[宋代] 苏轼

霜乾木落爱秦川,兴发身轻逐鸟翩。

贪看暮山忘远近,强陪归客更留连。

貂裘犯雪观形胜,骏马随鹰抟野鲜。

为问南溪李夫子,壮心应未逐流年。

个人风格

1、气势恢弘、激情磅礴的豪放风格,苏轼开创了豪放词风,是豪放词的代表,他能够借助瑰丽恢宏的意象来抒发慷慨豪情,将充沛激昂或悲壮苍凉的激情融入词中,并开拓了词的写作范围把宋词浓丽深婉的特色提升到一个崭新的境界,前人多将苏词归于豪放一派。

2、直抒胸臆,自由豪放,豪情奔放苏轼的词注重抒情言志,直抒胸臆,自由豪放,苏东坡的多样词风,苏东坡不歧不求,随时随地吟诗作赋,批评臧否,纯然表达心之所感,他的作品中,流露出他的本性,亦庄亦谐,生动有力,写作优美,作为勇敢,绝不为本身利益而动摇,也不因俗见而改变。

3、拓展了词境,涌入了生活波涛,内容广泛,苏轼的词题材众多,凡诗文所能写的内容均可入词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重要成员,其诗能不受成规束缚,其词突破了传统词的题材限制,扩大了词境,他以诗为词,开创了宋词的新时代,不愧为宋代文学发展到顶峰时期的一位伟大作家。

作者简介

苏轼[1](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徽宗即位后,苏轼被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四月(1100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于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1101年8月24日)卒于常州(今属江苏)。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享年六十五岁。苏轼留下遗嘱葬汝州郏城县钧台乡上瑞里。次年,其子苏过遵嘱将父亲灵柩运至郏城县安葬。 宋高宗即位后,追赠苏轼为太师,谥为“文忠”。

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2] 而且苏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苏轼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 [3]

参考文献

  1. 苏轼 古诗文网
  2. 从公已觉十年迟――王安石与苏轼的友情,辽宁文艺频道网,2016-09-09
  3. 苏东坡修筑苏堤故事,360问答网,2016.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