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中藥大辭典》:大葉蛇總管

《中藥大辭典》:大葉蛇總管

拼音Dà Yè Shé Zǒnɡ Guǎn

別名藿香(《南京民間藥草》),山薄荷、鐵菱角(《浙江中藥資源名錄》),藍花柴胡(《廣西中草藥》)。

出處《廣西中草藥》

來源為唇形科植物顯脈香茶菜的全草。7~9月採收.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高約1米。莖方形,全株被毛。葉對生;橢圓狀卵形或披針狀卵形,長3~8厘米,寬1~3.5厘米,先端漸尖或急尖,邊緣有粗鋸齒,基部漸狹,下延於葉柄;葉背有透明腺點,脈上有短柔毛。圓錐狀豪傘花序,對生於葉腋或頂生於株端;苞片披針形;花紫色或淡紅色,唇形;花萼鍾狀,有5齒和10條脈紋;花冠上唇反折,4裂,下唇作船形,基部狹;雄蕊4,2強;花柱2裂。小堅果寬倒卵形,褐色,有腺點,頂端有毛,外有宿萼。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野生于山坡草叢中。分布湖北、江蘇、浙江、廣東、廣西、貴州、雲南等地。

性味《廣西中草藥》:"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熱,除濕,解毒。治急性傳染性肝炎,瘡毒濕疹,皮膚瘙癢。

①《南京民間藥草》:"舒氣,助消化。"

②《浙江中藥資源名錄》:"治風毒及流注。"

③《廣西中草藥》:"清熱解毒,除濕消腫。"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O.5~2兩。外用:煎水洗。

複方①治急性傳染性肝炎,毒蛇咬傷:大葉蛇總管五錢至二兩。水煎服。

②治毒蛇咬傷:鮮大葉蛇總管葉搗爛,敷傷口周圍。

③治膿皰瘡,濕疹,皮膚瘙癢:鮮大葉蛇總管,水煎,洗患處。(選方出《廣西中草藥》)

摘錄《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大葉蛇總管 拼音Dà Yè Shé Zǒnɡ Guǎn

英文名Herb of Veined Rabdosia

別名藿香、山薄荷、鐵鞭角、藍花柴胡、脈葉香茶菜

出處出自《廣西中草藥》

來源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顯脈香茶菜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abdosia neruosa (Hemsl.) C. Y. Wu et H. W. Li [Plectranthus neruosa Hemsl.; Isodon neruosurs (Hemsl.) Kudo]

採收和儲藏:7-9月採收,鮮用或切段曬乾。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莖高達1m。密被倒向柔毛。葉對生;葉柄長0.5-1cm,被微柔毛;葉片狹披針形,長3.5-12cm,側脈兩面隆起,上面僅脈上有微柔毛,下面近無毛。聚傘花序具梗,5-11花,於莖頂組成疏鬆的圓錐花序,花序軸及花梗均密被微柔毛;苞片狹披針形;小苞片條形,細小;花萼鍾狀,長約1.5mm,外密被微柔毛,齒5,披針形,銳尖,與筒等長,果時萼增大,呈寬形,被微柔毛。花期7-10月,果期8-11月。

生境分部生態環境:生於林下或草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陝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等地。

化學成分全草含疏展香茶菜寧(effusanin)A、E,熊果酸(ursolic acid),棕櫚酸(palmit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齊墩果酸(oleanic acid)[1],毛葉香茶菜丁素(odonicin),顯脈香茶菜素(nervosin),新香茶菜素(neorabdosin)[2],2α-羥基熊果酸(2α-hy-droxy ursolic acid),顯脈香茶菜丁素(nervosin)D[3],毛葉香茶菜素(nervosin)D[3],毛葉香茶菜素(lasiokaurin)G,冬凌草乙素(ponicidin),冬凌草甲素(orido-nin)[4],諾多星(nodosin)F,表諾多星醇(epinodosinol),胡蘿蔔甙(daucosterol)[5],蓋顯脈香茶菜素(ganervosin)A、B,稀柯勘醛乙酸酯(shikokianal acetate)[6],顯脈香茶菜新素(rabdonervosin)A。[7]。

性味味微辛;苦;性寒

功能主治利濕和胃;解毒斂瘡。主急性肝炎;消化不良;膿皰瘡;濕疹;皮膚瘙癢;燒燙傷;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6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煎水洗。

各家論述1.《南京民間藥草》:舒氣,助消化。2.《浙江中藥資源名錄》:治風毒及流注。3.《廣西中草藥》:清熱解毒,除濕消腫。

摘錄《中華本草》[1]

目錄

參考文獻

  1. 大葉蛇總管中藥材,騰訊, 2018-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