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臨邑舍弟書至苦雨黃河泛溢堤防之患簿領所憂…用寬其意》唐朝·杜甫

《臨邑舍弟書至苦雨黃河泛溢堤防之患簿領所憂…用寬其意》唐朝·杜甫

《臨邑舍弟書至苦雨黃河泛溢堤防之患簿領所憂…用寬其意》唐朝·杜甫
圖片來自 暗點博客

[1]

《臨邑舍弟書至苦雨黃河泛溢堤防之患簿領所憂因寄此詩用寬其意》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詩。這是杜甫反映現實情況最早的詩歌;開頭敘暴雨成災,郡國嗷嗷,堤防之患,主事所憂;接着描寫想象中山東、河北洪水洶湧情狀,也是河南一帶慘重災情的真實反映;最後戲為大言以寬慰其弟。全詩鋪寫災情的嚴重,表達了治服水患的理想,夾雜了個人遭遇的陰鬱蒼涼的情緒。相較於杜甫成熟時期的作品,此詩在情感表達上還顯得空泛。

作品名稱 臨邑舍弟書至苦雨黃河泛溢堤防之患簿領所憂因寄此詩用寬其意


作品別名 臨邑舍弟書至苦雨

作 者 杜甫

創作年代盛唐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五言排律

目錄

作品原文

臨邑舍弟書至苦雨黃河泛溢堤防之患簿領所憂因寄此詩用寬其意

二儀積風雨⑴,百穀漏波濤。

聞道洪河坼⑵,遙連滄海高。

職司憂悄悄⑶,郡國訴嗷嗷⑷。

舍弟卑棲邑,防川領簿曹⑸。

尺書前日至⑹,版築不時操⑺。

難假黿鼉力⑻,空瞻烏鵲毛⑼。

燕南吹畎畝⑽,濟上沒蓬蒿⑾。

螺蚌滿近郭,蛟螭乘九皋⑿。

徐關深水府,碣石小秋毫⒀。

白屋留孤樹⒁,青天失萬艘⒂。

吾衰同泛梗⒃,利涉想蟠桃⒄。

卻倚天涯釣,猶能掣巨鰲⒅。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二儀:天和地。積風雨:久雨。

⑵坼(chè):即決口。

⑶職司:職在防河的有司(官吏)。憂悄悄:出自《詩經·邶風·柏舟》:「憂心悄悄,慍於群小。」憂愁的心情難以消除。悄悄,憂愁的樣子。

⑷「郡國」句:言災區的地方官吏訴說災民嗷嗷待哺的慘況。

⑸簿曹:官名。

⑹尺書:書信。古時寫信用一尺見方的絹,故稱尺書。

⑺版築:用兩塊板夾土,搗實。此指築堤壩。不時操:是說無時無刻不在築堤。

⑻假:假借。黿(yuán)鼉(tuó)力:《竹書紀年》稱,周穆王起兵,行至九江受阻,呼來黿鼉作橋樑。黿,元魚。鼉,鱷魚。

⑼瞻:仰望。烏鵲毛:《爾雅·翼》稱,每年七月七日,烏鵲到天河上為織女架橋,頭上的毛皆被踩落。

⑽燕南:河北省南部。畎(quǎn):田中小溝。

⑾濟上:濟南兗州一帶。

⑿「螺蚌」二句:言大水久不退,以致螺蚌蛟螭諸水族橫行陸地。九皋,深澤。

⒀「徐關」二句:言水勢之大。徐關成了水府,碣石小若秋毫。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縣。

⒁白屋:百姓住的茅草屋,為水所沖,故只留孤樹。

⒂青天:沒有狂風暴雨的天,但還是有許多船隻失事沉沒。

⒃泛梗:《說苑》:土偶謂桃梗日:「子,東園之桃也。刻子以為梗,遇天大雨,水潦並至,必浮去,泛泛乎不知所止。」由於詩的內容是寫大水,同時杜甫這時還是一個沒有職位的野人,所以自比「泛梗」。

⒄「利涉」句:言儘管我如泛梗一般無能,但還是想涉過人水去摘取蟠桃。《山海經》:「東海度山有大桃,屈盤三千里,名曰蟠桃。」

⒅「卻倚」二句:言要用蟠桃為餌,把大鰲釣上來。掣,就是制服。傳說巨鰲能致河溢之災,故杜甫有此想頭。杜甫說這種大話,意在寬慰兄弟。巨鰲,傳說中的大龜。

白話譯文

天地間風雨不止,條條山谷傾泄着波濤。

聽說黃河已經決口,高高的水浪與遠處的大海連成一片。

治水的官吏憂心忡忡,災區的百姓哭訴哀號。

弟弟屈身在臨邑縣供職,官為主簿負責防治河水。

前天收到你寄來的信,信中說你們正在緊張地加固堤防。

難以藉助黿鼉之力抵禦洪水,徒然仰望鳥鵲前來搭橋。

燕南地區莊稼全毀,濟南兗州蓬蒿皆沒。

螺蚌無數,生滿城外;蛟螭肆虐,在深澤中橫行。

徐關淪為深深的水府,碣石山變成小小的秋毫。

百姓的茅屋被水沖走只留下孤零零的樹木,青天之下竟有許多船隻失事沉沒。

我身體衰弱形同漂浮的桃梗,卻仍想涉過大水去摘蟠桃。

摘來蟠桃當作釣餌,倚在天邊釣起那釀造水患的巨鰲。

創作背景

此詩當作於唐玄宗開元二十九年(741)秋,這年黃河泛濫,河南河北二十四郡遭受水害。杜甫之弟杜穎為主簿(掌管文書、辦理事務的官職),適遭洪水之害,便去信給杜甫陳述災情。杜甫寫了這首詩,以寬解其愁懷。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