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面桃花》
《人面桃花》 。
崔護,唐朝博陵(郡治在今河北省定縣)人,字殷功,貞元進士,官嶺南節度使。 崔護的這首七言絕句,字面簡單,語言率真自然,明白流暢,幾百年來一直為後世人傳誦,經久不衰,且"人面桃花"已被廣為引做典故和成語使用。說到這首小詩,還有一段頗具傳奇色彩的本事,《唐詩紀事》和《本事詩》對此都有所記載。《唐詩紀事》載此詩本事雲:"護舉進士不第,清明獨游都城南,得村居,花木叢萃。扣門久,有女子自門隙問之。對曰:'尋春獨行,酒渴求飲。'女子啟關,以盂水至。獨倚小桃斜柯佇立,而意屬殊厚。崔辭起,送至門,如不勝情而入。後絕不復至。及來歲清明,徑往尋之,門庭如故,而已扃鎖之。因題'去年今日此門中'詩於其左扉"。
目錄
主要成就
歷史典故
唐朝時有一個叫崔護的年輕人,非常聰明,通過自己的勤奮考上進士,但其性格內向。清明節這一天,獨自一個人來城南郊外散心,路過一個大莊園,裡面真是漂亮。這裡的美景深深吸引着崔護。於是崔護懷着好奇之心,前去敲門。這時出來一個貌似天仙的少女,名叫宜春。兩個人一見鍾情,相視很久,崔護自報家門後,戀戀不捨地離開了。崔護邊走邊想,人家萬一要有相好的,我豈不是自作多情呀!在心裡暗暗地下決心不再去找宜春。可是到了次年清明節,思念之情無法自控,於是去打那位貌美的少女宜春。到了地方後,一個壞消息傳了出來:原來宜春由于思念自己,病在了床上。崔護心急如焚,不顧眾人攔阻,跑到那位宜春床前泣不成聲,終於用自己的真情卻讓那位小姐甦醒過了來。她忘了自己帶病的身體,連忙跑下床躲在父親的身後羞答答地說:"不知公子前來,所為何事?"小姐的家人非常高興,讓小姐跟崔護結成連理了。
在那個思想極為封建封閉的社會裡,能為有這樣的愛情存在而由衷地為他們兩情相悅而能終成眷屬而感到高興。不過,故事結果讓所有讀者還是比較滿意的,讓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