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姓纂》
基本信息
中文名;元和姓纂
作 者;林寶
故 鄉;濟南四部分類子部>雜纂、類書類
基本概述
《元和姓纂》的作者是林寶,濟南人(一作三原人),約經歷了唐德宗至唐穆宗四朝,當時即以擅長姓氏之學知名。曾與崔郾等共同審定《格後敕》,並參與修撰《德宗實錄》和《皇唐玉牒》。該書詳載唐代族姓世系和人物,於古姓氏書頗多徵引,因而也保存了一些佚書的片段。原書體例以皇族李氏為首,然後按四聲韻部分系姓氏。
唐代崇尚門第,家譜往往攀附望族以自重。《姓纂》取材包括私家譜牒,故所述族姓來源未必都翔實準確。原書久已失傳,清乾隆間纂修《四庫全書》時從《永樂大典》輯出,再用宋鄧名世《古今姓氏書辨證》等補缺,重新分為18卷,此為《四庫》輯本。
清孫星衍、洪瑩及近人羅振玉都做過校補。此後岑仲勉又重行校勘,寫成《元和姓纂四校記》。所謂「四校」,指第四次校勘,以《四庫》輯本為一校,孫、洪為二校,羅振玉為三校,岑氏所作為第四校,該書晚出,後來居上,功力最深,收穫也最大。有中華書局排印本。
四庫提要
《元和姓纂》·十八卷(永樂大典本)(《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唐林寶撰。寶,濟南人。官朝議郎,太常博士。序稱元和壬辰歲,蓋憲宗七年也。寶,《唐書》無傳,其名見於《藝文志》。 諸家書目所載並同。惟《唐會要》稱王涯撰,蓋以涯曾作序而訛。鄭樵《通志》又稱李林寶撰,則因李吉甫命寶作是書,當日二名連書,傳寫脫去吉甫字,遂並為一人。觀樵《姓氏略》中譏寶作《姓纂》,而不知林姓所自出,則《藝文略》中本作林寶可知也。焦竑《國史經籍志》亦因之作李林寶,誤之甚矣。其論得姓受氏之初,多原本於《世本》、《風俗通》。其他如《世本》、《族姓記》,《三輔決錄》以及《百家譜》、《英賢傳》、《姓源韻譜》、《姓苑》諸書,不傳於今者,賴其徵引,亦皆班班可見。
鄭樵氏作《族略》,全祖其文,蓋亦服其該博也。但寶以二十旬而成書,援引間有訛謬。且當矜尚門第之時,各據其譜牒所陳,附會攀援,均所不免。觀《白居易集》自敘家世,以白乙丙為祖,而雲出自白公勝。顛倒時代,悖謬顯然,其他可知。洪邁《容齋隨筆》稱《元和姓纂》誕妄最多,蓋有由也。然於唐人世系則詳且核矣。書至宋,已頗散佚。故黃伯思《東觀餘論》稱得富弼家本,已闕數卷。陳振孫《書錄解題》亦稱絕無善本,僅存七八。 此本在《永樂大典》中,皆割裂其文,分載於太祖《御製千家姓》下,又非其舊第。幸原序猶存,可以考見其體例。今仍依《唐韻》,以四聲二百六部次其後先,又以宋鄧名世《古今姓氏辨證》所引各條補其闕佚。仍厘為一十八卷。其字句之訛謬,則參校諸書,詳加訂正,各附案語於下方。 至原序稱皇族之外各以四聲類集,則李姓必居首卷。今獨無一字之存,殆修《永樂大典》時已佚其第一冊歟?然殘編斷簡,究為文獻之所徵也。(子部四十五·類書類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