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梁孝王世家太后亦愛之》
原文
太后亦愛之。及聞梁王薨[1],竇太后哭極哀,不食,曰:「帝果殺吾子!」景帝哀懼,不知所為。與長公主計之,乃分梁為五國,盡立孝王男五人為王,女五人皆食湯沐邑[2]。於是奏之太后,太后乃說[3],為帝加壹餐[4]。
梁孝王長子買為梁王,是為共王[5];子明為濟川王[6];子彭離為濟東王[7];子定為山陽王[8];子不識為濟陰王[9]。
孝王未死時,財以巨萬計,不可勝數。及死,藏府餘黃金尚四十餘萬斤[10],他財物稱是[11]。
梁共王三年,景帝崩。共王立七年卒,子襄立,是為平王。
梁平王襄十四年。母曰陳太后。共王母曰李太后。李太后,親平王之大母也[12],而平王之后姓任,曰任王后。任王后甚有寵於平王襄。初,孝王在時,有罍樽[13],直千金[14]。孝王誡後世,善保罍樽,無得以與人[15]。任王后聞而欲得罍樽。平王大母李太后曰:「先王有命,無得以罍樽與人。他物雖百巨萬,猶自恣也[16]。」任王后絕欲得之[17]。平王襄直使人開府取罍樽,賜任王后。李太后大怒,漢使者來,欲自言,平王襄及任王后遮止[18],閉門,李太后與爭門,措指[19],遂不得見漢使者。李太后亦私與食官長及郎中尹霸等士通亂[20],而王與任王后以此使人風止李太后[21],李太后內有淫行,亦已。後病薨。病時,任後未嘗請病[22];薨,又不持喪[23]。
元朔中,睢陽人類犴反者[24],人有辱其父,而與淮陽太守客出同車[25]。太守客出下車,類犴反殺其仇於車上而去。淮陽太守怒,以讓梁二千石[26]。二千石以下求反甚急,執反親戚。反知國陰事[27],乃上變事[28],具告知王與大母爭樽狀。時丞相以下見知之,欲以傷梁長吏[29],其書聞天子。天子下吏驗問[30],有之。公卿請廢襄為庶人。天子曰:「李太后有淫行,而梁王襄無良師傅,故陷不義。」乃削梁八城,梟任王后首於市[31]。梁餘尚有十城。襄立三十九年卒,諡為平王。子無傷立為梁王也。
濟川王明者,梁孝王子,以桓邑侯孝景中六年為濟川王。七歲,坐射殺其中尉,漢有司請誅[32],天子弗忍誅,廢明為庶人,遷房陵[33],地入於漢為郡。
濟東王彭離者,梁孝王子,以孝景中六年為濟東王。二十九年,彭離驕悍,無人君禮,昏暮私與其奴、亡命少年數十人行剽殺人[34],取財物以為好[35]。所殺發覺者百餘人,國皆知之,莫敢夜行。所殺者子上書言,漢有司請誅,上不忍,廢以為庶人,遷上庸[36],地入於漢,為大河郡。
山陽哀王定者,梁孝王子,以孝景中六年為山陽王。九年卒,無子,國除,地入於漢,為山陽郡。
濟陰哀王不識者,梁孝王子,以孝景中六年為濟陰王。
一歲卒,無子,國除,地入於漢,為濟陰郡。
段意
寫梁孝王死後,景帝分梁立孝王五子為王,然或因內亂削地,或因犯罪失國,或因無子絕後,情況都很不景氣。其中以敘梁平王與其祖母相爭之事為詳。
注釋
[1]薨(hong):古代称诸侯死为薨。
[2]食:享用。湯沐邑:漢代稱皇帝、皇后、公主等收取賦稅的私邑為湯沐邑。
[3]說:通「悅」。
[4]全句謂為讚賞景帝此舉而加了一餐。
[5]共:通「恭」,諡號用字。
[6]濟川:漢封國,都濟陽,在今河南蘭考東北。
[7]濟東:漢封國,都無鹽,在今山東東平東南。
[8]山陽:漢封國,都昌邑,在今山東金鄉西北。
[9]濟陰:漢封國,都定陶,在今山東定陶西北。
[10]藏(zang)府:府庫。
[11]稱是:與此相當。
[12]親平王之大母:平王的親祖母。
[13]罍(lei) 樽(zun):酒器名,青銅製,壺形,蓋上繪有黃金裝飾的雲雷圖像。
[14]直:通「值」。
[15]與:給。
[16]猶:猶可。自恣:任意取用。
[17]絕:極。
[18]遮止:遮擋阻止。
[19]措(ze)指:夾傷手指。
[20]食官長:官名,主管飲食。郎中:官名,掌管車騎門戶,內充侍衛,外從作戰。通亂:通姦。
[21]風:通「諷」,勸。
[22]请病:请安问病。
[23]持喪:居喪守孝。
[24]類犴(han)反:人名。
[25]淮陽:此時為郡名。太守:景帝時改郡守為太守。
[26]讓:譴責。
[27]陰事:隱秘事。指平王與李太后相爭事。
[28]變事:揭發謀反及醜聞的文書。
[29]傷:打擊。長吏:高級官吏。
[30]下吏驗問:交給官吏審問。
[31]梟(xiao):斬首示眾。
[32]有司:官吏的別稱。
[33]房陵:古縣名,即今湖北房縣。
[34]昏暮:夜晚。行剽(piao):進行搶劫。
[35]好(hao):嗜好。
[36]上庸:古縣名,在今湖北竹山南。按房陵、上庸均為秦漢時犯人的流放地。[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