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蕭相國世家未罷》
原文
未罷,淮陰侯謀反關中,呂后用蕭何計,誅淮陰侯,語在淮陰事中。上已聞淮陰侯誅,使使拜丞相何為相國,益封五千戶,令卒五百人一都尉為相國衛[2]。諸君皆賀,召平獨吊[3]。召平者,故秦東陵侯。秦破,為布衣,貧,種瓜於長安城東,瓜美,故世俗謂之「東陵瓜」,從召平以為名也[4]。召平謂相國曰:「禍自此始矣。上暴露於外而君守於中,非被矢石之事而益君封置衛者[5],以今者淮陰侯新反於中,疑君心矣。夫置衛衛君,非以寵君也。願君讓封勿受,悉以家私財佐軍[6],則上心說。」相國從其計,高帝乃大喜。
漢十二年秋,黥布反[7],上自將擊之,數使使問相國何為。相國為上在軍,乃拊循勉力百姓[8],悉以所有佐軍,如陳豨時。客有說相國曰:「君滅族不久矣。夫君位為相國,功第一,可復加哉? 然君初入關中,得百姓心,十餘年矣,皆附君,常復孳孳得民和[9]。上所為數問君者,畏君傾動關中[10]。今君胡不多買田地,賤貰貸以自污?[11]上心乃安。」於是相國從其計,上乃大說。
上罷布軍歸,民道遮行上書[12],言相國賤強買民田宅數千萬。上至,相國謁[13]。上笑曰:「夫相國乃利民[14]!」民所上書皆以與相國,曰:「君自謝民[15]。」相國因為民請曰[16]:「長安地狹,上林中多空地,棄[17],願令民得入田[18],毋收稿為禽獸食[19]。」上大怒曰:「相國多受賈人財物[20],乃為請吾苑[21]。」乃下相國廷尉[22],械繫之[23]。數日,王衛尉侍[24],前問曰:「相國何大罪[25],陛下系之暴也[26]?」上曰:「吾聞李斯相秦皇帝,有善歸主,有惡自與。今相國多受賈豎金而為民請吾苑,以自媚於民[27],故系治之。」王衛尉曰:「夫職事苟有便於民而請之[28],真宰相事,陛下奈何乃疑相國受賈人錢乎[29]!且陛下距楚數歲,陳豨、黥布反,陛下自將而往,當是時,相國守關中,搖足則關以西非陛下有也。相國不以此時為利,今乃利賈人之金乎? 且秦以不聞其過亡天下[30],李斯之分過[31],又何足法哉[32]。陛下何疑宰相之淺也[33]。」高帝不懌[34]。是日,使使持節赦出[35]相國。 相國年老,素恭謹,入,徒跣謝[36]。 高帝曰:「相國休矣[37]! 相國為民請苑,吾不許,我不過為桀、紂主[38],而相國為賢相。吾故系相國,欲令百姓聞吾過也。」
段意
敘劉邦對蕭何的疑忌,蕭何明哲保身的相應措施。蕭何兩次聽客之謀而自免,一次被劉邦監禁。
注釋
[1]陳豨:劉邦將領,漢初任趙國的相國,監督趙、代的軍隊,謀反被誅。傳附《史記·韓王信、盧綰列傳》。
[2]都尉:比將軍略低的武官。
[3]召(shao)平:人名。吊:致哀。
[4]從召平以為名:指東陵瓜是用召平封號得名的。
[5]非被矢石之事:沒有遭遇箭與石的危險。指蕭何沒有戰功。
[6]佐軍:資助軍隊。
[7]黥布:姓英,名布。因受過黥刑(在臉上刺字),又名黥布。布謀反被誅,事詳《史記·黥布列傳》。
[8]拊循:安撫勉勵。
[9]常復孳孳得民和:還要努力不倦地去贏得人民的擁護。孳孳,同「孜孜」,不懈怠。和,應和,此處為支持擁護的意思。
[10]傾動:搖動。
[11]賤:低價。貰(shi):賒欠。貸:借款。自污:自己敗壞名譽。
[12]道遮行:在路上攔住(天子的)行進。
[13]謁(ye):臣屬晚輩進見長上叫「謁」。
[14]夫相國乃利民:那相國(的職權)是有利於民!言外之意,你卻在害民。
[15]謝:謝罪,承認錯誤。
[16]因:趁機。
[17]上林:上林苑,皇帝的園林地。棄:荒廢不用。
[18]田:通「佃」,耕種。
[19]毋收稿為禽獸食:不用收禾稈(留下)做禽獸的飼料。稿:禾稈,麥秸。
[20]賈(gu)人:商人。
[21]苑:畜養禽獸並種林木的地方,此指上林苑。
[22]下相國廷尉:把相國(蕭何)下交廷尉(辦罪)。廷尉,九卿之一,漢代最高司法官。
[23]械繫之:給蕭何帶上刑具。
[24]王衛尉:姓王的衛尉。衛尉,掌宮門警衛的官。
[25]何:什麼。
[26]系之暴也:突然地把他逮捕起來。暴,突然發生的樣子。
[27]自媚於民:自己討好老百姓。
[28]職事:職務的事。苟:假如。
[29]奈何:如何。乃:竟。
[30]秦以不聞其過:秦朝因不聽到它的過錯。
[31]分過:分擔過錯。
[32]法:效法。
[33]「陛下」句:陛下怎麼懷疑宰相如此淺薄?
[34]不懌:不悅。
[35]持節:拿着符節。節,使者的憑證。赦出:免罪放出。
[36]徒跣(xian):赤腳步行,表示謝罪。
[37]休矣:算了吧! 作止諫的婉辭,帶有不耐煩的口氣。
[38]桀:夏末的君主。紂:商末的君主。[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