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聖心源》長沙徐樹銘序
【《四聖心源》簡介】
《四聖心源》闡發《內經》、《難經》、《傷寒論》、《金匱要略》諸書蘊義。卷一天人解;卷二六氣解;卷三脈法解;卷四勞傷解;卷五至卷七雜病解;卷八七竅解;卷九瘡瘍解;卷十婦人解。是一部包括中醫基本理論和部分臨床醫學的綜合性著作。
1749年(乾隆十四年,己巳),春節過後,黃元御按自己的「之」字治學方法,從黃帝、岐伯、張仲景和秦越人的醫學觀點出發,撰寫一部進一步闡明《傷寒論》內在含義的著作。這種治學方法,非常有效,所以他很快起草出《四聖懸樞》的初稿,着重分析了「溫疫痘疹之義」。從二月開始著述《四聖心源》,對「四聖」的臨床見解和治法、方藥等各個方面進行全面系統地論述。但擬出提綱,作出要目後,因為有事而隔斷了。他在後來回憶這個寫作的開端的想法時說:「醫有黃帝、岐伯、越人,仲景,四聖之事,爭光日月,人亡代革,薪火無傳。玉楸子憫後世作者不達其意,既解《傷寒》、《金匱》,乃於己巳二月作《四聖心源》. 《四聖心源》充分反映出黃元御的學術思想特徵和醫學實踐經驗。
他的學術思想源於「四聖」,對髒府病理、生理的認識,重視脾胃中氣的升降合宜。他指出:「人與天地相參也。陰陽肇基,爰有祖氣,祖氣者,人之太極也。」「祖氣之內,含抱陰陽,陰陽之間,是謂中氣。中者,土也,土分戊己,中氣左旋,則為己土,中氣右轉,則為戊土。戊土為胃,己土為脾。」他認為髒氣的升降功能都取決於中氣,因此,主張「中氣之治」。
他認為濕、寒是諸多病證發病和病機的重要因素,因此治療方面着眼於「中土」,制方常以泄水補火,扶陽抑陰為大法。他指出:「四維之病,悉因於中氣。中氣者,和濟水火之機,升降金木之軸,道家謂之黃婆。」「胃主降濁,脾主升清,濕則中氣不運,升降反作,清陽下陷,濁陰上逆,人之衰老病死,莫不由此。以故,醫家之藥,首在中氣。中氣在二土之交,土生於火而火死於水,火盛則土燥,水盛則土濕。瀉水補火,扶陽抑陰,使中氣輪轉,清濁復位,卻病延年之法,莫妙於此矣。」
《四聖心源》續成後,黃元御回顧此書的寫作過程,從1749年二月開始,到1752年完稿,前後四年的時間內,沒有安排過專門的撰著時間,也沒有著述出一套完整的書稿來。雖然以往多是窮愁的境遇,但可惜的是放走了一些閒暇的時間。儘管皇帝賜以「妙悟岐黃」稱譽,十分器重自己,但是自己卻不能依賴皇恩不思進取。自己能在醫學研究上做出有益貢獻的時間已經有限了,應該嚴格要求自己,抓緊時間,完成對「四聖」典籍的注釋和闡述。
【長沙徐樹銘序】
敘曰:上古天真淳悶,嬰疾者少,然而黃帝、岐伯、俞跗、雷公之倫,即已勤求至道,惠濟寰宇,豈非風濕寒暑,天不能無偏行,疾痛癢疴,人亦何容不豫計也。三代之際,掌以專官,世宿其業,民無夭枉。秦棄舊典,術遂淆亂,扁鵲、倉公,晨星落落。至於漢末,長沙崛起,上承往聖、藥乃有宗。魏晉六朝,叔和、張之隱、居翊之微有發明,未言樞轄。唐宋而降,源遠末分,比之江同出岷,而枝別三千,淺深泛濫,難以概焉。
國朝昌邑黃氏,慨念醫術紛歧,斯道將墜,一以黃岐秦張四聖為標準,於是有《四聖心源》、《素靈微蘊》、《四聖懸樞》之作。又念長沙二書,贊仰雖多,明晦尚半,於是又有《傷寒懸解》、《傷寒說意》、《金匱懸解》之作。《神農本草》,不見《漢志》,中間地名,頗雜後代,病其非真,不無貽誤,乃復因長沙所用之品,推求功用,為《長沙藥解》四卷。有未備者,別繹《大觀本草》諸書,補之為《玉揪藥解》八卷。
八種之書,昔遠詞文,義閎體博,末學粗工,卒難尋究。昧者未睹玄微,略循枝葉,輒疑黃氏意主扶陽,不無偏勝。不知黃氏之言曰:足太陰以濕土主令,足陽明從操金化氣,是以陽明之操,不敵太陰之濕,及其病也,胃陽衰而脾陰旺,濕居八九。胃主降濁,脾主升清,濕則中氣不運,升降反作,清陽下陷,濁陰上逆,人之衰老病死,莫不由此。以故醫家之藥,首在中氣。中氣在二土之交,土生於火而火滅於水,火盛則土燥,水盛則土濕。瀉水補火,抑陰扶陽,使中氣輪轉,清濁復位,卻病延年,莫妙於此。此黃氏之微言也,神而明之,詎有偏勝患乎!
八種之書,刻於張氏《宛鄰叢書》四種,餘四種,無刻本。銘慮其久將佚也,幕友江右楊舍人希閔錄有全本,因更校刻,以廣其傳。上士十載悟玄,下士見之,以為尚白,書之美惡,在人自領,何能相貸為縷陳乎。
黃氏尚有《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懸解》,見《四庫提要》目中。今訪未得,殆佚遺矣。
咸豐十一年四月一日長沙徐樹銘[1]
【作者簡介】
黃元御(1705-1758) ,名玉璐,字元御,號研農。山東昌邑黃家辛戈村人。少負奇才,博學廣識,曾立志仕途,弱冠之齡考中邑庠生,後因左目失明,眼睛突出(清科舉規定:五官不正者不得入仕)。黃元御先生仕途之路被完全堵死,哀嘆之餘發奮「生不為名相濟世,亦當為名醫濟人」,遂放棄仕途以三十歲年齡開始學習中醫,自此走上棄儒從醫的道路。
黃元御憑着深厚的文化功底,苦讀歷代中醫典籍,數年奮鬥,浸浸有成,開始懸壺濟世。在行醫過程中他又不斷總結經驗,醫術精進,醫名大盛,時人將之與諸城名醫臧枚吉並稱「南臧北黃」。 後被清朝廷請做乾隆御醫。他繼承和發展了博大精深的祖國醫學理論,為尊經派的代表人物,被譽為「黃藥師」、「一代宗師」。乾隆皇帝親書「妙悟岐黃」褒獎其學識,並親書「仁道藥濟」概況其一生。
【黃元御先生的醫學著作】
目前已刊行:《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四聖懸樞》、《四聖心源》、《長沙藥解》、《傷寒說義》、《素靈微蘊》、《玉楸藥解》、《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懸解》、《周易懸象》、《道德經懸解》共十三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