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天台曉望》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李白

天台曉望》這首詩作於李白「賜金還山」之後,到四明山鏡湖看望賀知章的時期,但當時賀知章已經去世。於是登臨浙江天台山時,揮毫寫下了這首曠世詩作。

此時李白的經濟條件比較好。可以煉金丹了。當然,李白到天台山的次數很多,在26歲的時候就來過這裡,但是從用詞與修仙的願望看,比較符合40多歲的李白。

詩中以景托情,詞句激昂,可見天台山的氣勢給予詩人相當絕妙的靈感。[1]

目錄

原文

天台鄰四明,華頂高百越。

門標赤城霞,樓棲滄島月。

憑高登遠覽,直下見溟渤。

雲垂大鵬翻,波動巨鰲沒。

風潮爭洶湧,神怪何翕忽?

觀奇蹟無倪,好道心不歇。

攀條摘朱實,服藥煉金骨。

安得生羽毛?千春臥蓬闕。

注釋

「天台」句:據《台州府志》記載,天台山,在天台縣北三里。自神跡石起,至華頂峰皆是,為一邑諸山之總稱。顧野王《輿地誌》云:天台山,一名桐柏山,眾岳之最秀者也。四明:據《寧波府志》:四明山,在府西南一百五十里,為郡之鎮山,由天台發脈向東北行一百三十里,涌為二百八十峰,周圍八百餘里,綿亘於寧之奉化、慈谿、鄞縣,紹之餘姚、上虞、嵊縣,台之寧海諸境。上有方石,四面有穴如窗,通日月星辰之光,故曰四明山。

溟渤:渤海也。見七卷注。

翕忽:迅速的樣子。

安得生羽毛:王逸《楚辭注》載有「人得道,身生羽毛也」。羽毛:一作「羽翰」。

譯文

天台山鄰近四明山,華麗清秀的山頂是百越國的最高峰。赤城山崖後升起的霞霓投射到朱門,很是迷人,再看那滄島的明月就像棲息在山頂的高樓之上。

登到高處向遠望去,一直可以看到蒼茫溟渤的大海。天空中的雲朵壓過來,如同大鵬翻騰的翅膀。波濤掀動,巨大的鯨魚隨波逐浪,時隱時現。旋風與巨浪相互追逐着,那陣勢澎湃洶湧。神仙和妖怪為何要如同閃電一樣快速穿梭呢?

看到這奇異的景色,卻找不到神仙的蹤跡,不免有些可惜。儘管如此,我虔誠學道的心思不會停歇。

於是我攀緣着樹枝,採摘下通紅的果實,燃起火熱的丹爐煉出丹藥,吃下去以求能脫胎換成金骨。

但不知如何才能得道長出羽毛,然後在蓬萊仙島逍遙自在地存活千秋萬代呢?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