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山楂樹之戀》

《山楂樹之戀》是由美籍華人艾米根據好友的經歷寫成的愛情故事,故事的紀錄者是艾米,但對話大多是靜秋原文中的。該書在被張藝謀改編拍攝成電影後,產生了極大地反響。

《山楂樹之戀》

目錄

內容簡介

小說<山楂樹之戀>中的故事,發生在1975年前後那段貧窮而包含理想的時光。靜秋是個漂亮的城裡姑娘,因為父親是地主後代,家庭成份不好,文革時很受打擊,靜秋一直很自卑。靜秋和一群學生去西村坪體驗生活,編教材。她住在村長家,認識了「老三」。老三喜歡上了靜秋,很喜歡,靜秋怕他欺騙她,起初常常躲避。英俊又有才氣的老三是軍區司令員的兒子,卻是極重情誼的人,甘願為靜秋做任何事,給了靜秋前所未有的鼓勵。他等着靜秋畢業,等着靜秋工作,等着靜秋轉正。等到靜秋所有的心愿都成了真,老三卻得白血病去世了。那時候,1976年,老三他還很年輕。 [1]

山楂樹之戀看到結局,所有中國人掩面而泣。

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個月了,我也不能等你到二十五歲了,但是我會等你一輩子……

這個令人所有中國人心酸落淚的故事,完全是原作者的真實經歷。老三死後,1977,原作者(我們叫她靜秋吧)已經頂職參加了工作,在L省K市八中附小教書。當老三的預言一個接一個開始成為現實的時候,靜秋開始寫作這完全屬於她與老三的回憶錄。靜秋將三十年前的回憶交給了好友艾米,請她寫成小說《山楂樹之戀》。

創作經歷

《山楂樹之戀》是以本書主人公靜秋在1977年寫的一個類似回憶錄的東西為基礎寫成的,敘事是艾米加上去的,對話大多是靜秋原文中的。1977年是中國在文革後恢復高考制度的第一年,靜秋那時已經頂職參加了工作,在L省K市八中附小教書,她也報了名,準備參加高考。

她那時的生活已經比頂職前不知好了多少倍了,這次又有幸報名參加高考,使她想起老三曾經用來安慰她的那些話,說她會從農村招回來的,說「天生我才必有用」。

可惜的是,當老三的預言一個接一個開始成為現實的時候,老三的人卻成了一個美麗的夢想。睹景思人,靜秋開始寫那個回憶錄,以紀念她跟老三一起度過的那段時光。

十年後,靜秋離開K市到L省的省會去讀書,再後來她妹妹出國,媽媽和哥哥相繼移民,家裡的東西都扔掉了。那篇退稿,早已不知扔到哪裡去了,但這篇寫在一個日記本里的回憶錄被她媽媽保存下來,帶到了加拿大。

艾米在參與寫完《致命的溫柔》後,就經常收到網友的悄悄話或跟貼,建議寫寫靜秋的故事。那時艾米還不知道靜秋的這段故事,只知道另外幾段,於是經常「威脅」靜秋,說要把她的故事寫出來,但她都沒有同意。

2008年春節時,靜秋帶她的女兒Sara到艾米家來玩,帶來了那個日記本,讓艾米挑一些寫出來,紀念三十年前的那段故事。

於是就有了《山楂樹之戀》。

名人評論

王蒙(當代作家):我們再也不願意去經歷這樣的一段歷史,但願這樣的愛情故事已經絕版。

劉心武(當代作家):把這部作品與三十年前的「傷痕文學」聯繫起來不無道理,但它具有當下性:極端環境下的性愛壓抑被「現在我們」打量,會產生出比反思更豐富的憬悟。

蘇童(當代作家):老三如此完美,堪稱中國情聖!

潘石屹(SOHO董事長兼聯席總裁):在我的青春期,幾乎見過書中所有的人物。我太嚮往那種透徹心腑的愛了,但我斷然拒絕這樣的結局,因為它太酷烈,太黑暗,太讓人不能承受!

姜昆(相聲表演藝術家):當我看到這本書的時候,仿佛有了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勾起了心中的回憶。我希望這本優秀的書,能夠通過紀錄那些往事,來展現我們這輩人曾經的風采,展現我們的青春無悔。

竇文濤(鳳凰衛視主持人):向作者、原作者致敬,為了真情實感。那天「鏘鏘」我還說了這本書,嚴酷環境往往是動人愛情的好舞台。

陳魯豫(鳳凰衛視主持人):我喜歡又痛恨這樣的敘述,到最後還讓人肝腸寸斷

張紀中(製片人):可以說,這部作品激發了我作為一個電影人的靈感與衝動,希望能夠得到這部作品,並把它拍成電影推薦給它所紀錄的那個時代的人。

張元(導演):我看了這個小說,仿佛回到自己的青春歲月。而我的愛人看了這個小說,感動得哭了。她說,我們更應該珍惜我們的今天。

榮獲獎項

2011年5月11日下午,艾米《山楂樹之戀》入選「2010中國十大途書」。

作者簡介

艾米,女。父家姓裴,本人單名一個瑩字,不是名媛淑女,更不敢當「驢客遊俠」。

2005年開始在文學城連載紀實性長篇故事,著有<致命的溫柔>(與人合著)<十年忽悠><不懂說將來><三人行><同林鳥>等。

參考資料

  1. 山楂樹之戀2020-06-19 來源: 豆瓣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