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經堂集》
生平
王士禎(1634—1711),原名士禛,字子真,貽上,號阮亭,又號漁洋山人,諡文簡。新城(今桓台縣)人,常自稱濟南人。清初傑出詩人。博學好古,能鑑別書、畫、鼎彝之屬,精金石篆刻,詩為一代宗匠,與朱彝尊並稱。書法高秀似晉人。康熙時繼錢謙益而主盟詩壇。論詩創神韻說。早年詩作清麗澄淡,中年以後轉為蒼勁。擅長各體,尤工七絕。但未能擺脫明七子摹古余習,時人誚之為"清秀李於麟"(李攀龍)。然傳其衣缽者不少。有《帶經堂集》。
王士禎出生在一個世代官宦家庭。他五歲入家塾讀書。六七歲的時候讀《詩經》。順治十五年(一六五八)進士(廣印人傳作乙未誤),文名漸著。23歲遊歷濟南,他邀請在濟南的文壇名士,集會於大明湖水面亭上,即景賦秋柳詩四首,此詩傳開,大江南北一時和作者甚多,當時被文壇稱為「秋柳詩社」,從此聞名天下。後人將大明湖東北岸一小巷名「秋柳園」,指為王士禎詠《秋柳》處。王士禎官至刑部尚書,頗有政聲。王士禎的詩清新蘊藉、刻畫工整,散文、詞也很出色。他提出的神韻詩論,淵源於唐司空圖「自然」、「含蓄」和宋嚴羽「妙語」、「興趣」之說,以「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為作詩要訣。所傳詩文中,有不少題詠濟南風物,記敘濟南掌故之作。 曾為蒲評點《聊齋志異》並題詩共勉。
一生著述達500餘種,作詩4000餘首,主要有《漁洋山人精華錄》、《蠶尾集》、雜俎類筆記《池北偶談》、《香祖筆記》、《居易錄》、《漁洋文略》、《漁洋詩集》、《帶經堂集》、《感舊集》、《五代詩話》。
王士禎詩詞選
秦淮雜詩(二十首選—)
傅壽清歌沙嫩簫,紅牙紫玉夜相邀。
而今明月空如水,不見青溪長板橋。
真州絕句(六首選一)
江干多是釣人居,柳陌菱塘一帶疏;
好是日斜風定後,半江紅樹賣鱸魚。
初春濟南作
山郡逢春復乍晴,陂塘分出幾泉清?
郭邊萬戶皆臨水,雪後千峰半入城。
秋柳(四首選—)
秋來何處最銷魂?殘照西風白下門。
他日差池春燕影,只今憔悴晚煙痕。
愁生陌上黃聰曲,夢遠江南烏夜村。
莫聽臨風三弄笛,玉關哀怨總難論。
息齋夜宿即事懷故園
夜來微雨歇,河漢在西堂。
螢火出深碧,池荷聞暗香。
開窗鄰竹樹,高枕憶滄浪。
此夕南枝鳥,無因到故鄉。
高郵雨泊
寒雨秦郵夜泊船,南湖新漲水連天。
風流不見秦淮海,寂寞人間五百年。
余澹心寄金陵詠懷古蹟卻寄二首(選—)
千古秦淮水,東流繞舊京。
江南戎馬後,愁殺庾蘭成!
江上
吳頭楚尾路如何?煙雨秋深暗自波。
晚趁寒潮渡江去,滿林黃葉雁聲多。
浣溪沙·紅橋(二首)
北郭清溪一帶流,紅橋風物眼中秋,綠楊城郭是揚州。
西望雷塘何處是?香魂零落使人愁,淡煙芳草舊迷樓。
其二
白鳥朱荷引畫橈,垂楊影里見紅橋,欲尋往事已魂消。
遙指平山山外路,斷鴻無數水迢迢,新愁分付廣陵潮。
蝶戀花·和漱玉詞
涼夜沉沉花漏凍,欹枕無眠,漸覺荒雞動。此際閒愁郎不共,月移窗罅春寒重。
憶共錦衾無半縫,郎似桐花,妾似桐花鳳。往事迢迢徒入夢,銀箏斷續連珠弄。[1]
參考文獻
- ↑ 國家古籍整理重點項目《王士禛全集》近日發行,華夏經緯網2007年8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