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珠番茄》(林清玄散文)
作品欣賞
現在有一種新品種的番茄,小如拇指,顏色像柿子,形狀像橢圓的水滴,這種番茄皮厚子少,滋味鮮美,令人吃了十分感動,販賣的人稱之為「珍珠番茄」。
每次吃這種珍珠番茄,我就想起鄉下老家後院,我們也種了許多番茄,大小形狀都像孩子玩的彈珠,我們稱之為「珠子蜜」,譯成國語就是「彈珠番茄」。
「彈珠番茄』與「珍珠番茄」最大的不同,就是它的味道很酸,吃一個就足以令人咬牙切齒,要是連吃十個,就會使牙齒酸軟了。因此平常我們不吃「彈珠番茄」,口渴時吃一兩個,往往精神百倍,口齒生津。
品種未改良前的番茄,我們稱為「臭柿子」;品種較好的番茄,則叫「柑仔蜜」,那些台灣鄉間的臭柿子,如今想到它的滋味,兩頰就因感受到酸極而流出口水。
我想到關於番茄的一個傳說,傳說從前西方人是不吃番茄的,古時候的西方人相信番茄有劇毒,吃了會全身痛苦而死。
有一天,一個少女被情人拋棄了,心情悲慘不堪,白天恍惚,夜裡失眠,臉容枯焦,皮膚與嘴唇都乾裂了。她覺得活在這個世界已經毫無意義,想要自殺,於是想起森林中的番茄。
她奔跑進入森林,摘了一些最紅,最毒的番茄來吃,奇怪的是,吃完了並沒有痛苦而死。
少女想着:「可能吃得太少了,明天再來吃。」
少女天天到森林吃番茄,奇怪的是,她不但沒有被毒死,皮膚與嘴唇紅潤了,臉容也變豐盈了,夜夜總是睡得很好,白天情神很清朗,甚至每天的心情變得非常歡喜,連拋棄她的情人都回到了身邊。
這時候,村裡的人才知道番茄不但無毒,反而是最有營養的。
從現代觀點來看,番茄中富含維他命C,確實可以治療許多病症。
從前在南部鄉間,每到番茄盛產,街邊會出現許多賣番茄的小攤,例如把綠皮的大番茄切片,蘸一種特殊的醬料,醬料是以薑汁、糖粉、醬油膏調製,比較講究的還放一些桂花醬,那鮮美的滋味常會讓人不小心咬到舌頭。 小番茄則有兩種吃法,一種是製成糖葫蘆,就是把番茄穿成一串,裹糖漿即成,外甜內酸,風味獨特,另一種是番茄切一條縫,塞一片梅子肉,這種吃法香味雋永,令人口味無窮。
我住在鄉下的時候,經常在黃昏去吃一大盤番茄切片,順路買一包夾梅乾的小番茄回家,走在鄉間小路,總感覺人生美好,我曾吃過世界各地的番茄,但我敢擔保,沒有任何地方的番茄比台灣的好吃,沒有任何一種吃法勝過蘸薑汁、糖粉、醬油膏、桂花醬。
每次吃番茄,我總想起少女吃番茄自殺的故事,更覺得番茄中別有滋味,那種境界簡直與禪心相近,一個人如果有那種必死的決心與勇氣,一定可以在絕處逢生,激發出強烈的生命力。
就像鄉間的「彈珠番茄」,借着風力、鳥獸的攜帶,或者某些不知的力量,它生在山邊,生在河邊,生在農田或水溝,也生在垃圾堆和墳地,甚至生在屋頂和磚縫,簡直是無遠弗屆,那種強韌與旺盛令人吃驚,使我想起老子的一句話:「夫惟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彈珠番茄」滋味當然比不上如今的新品種「珍珠番茄」,卻是田園中不可抹滅的顏色,它所以有那麼強的生命力,是因為它的種子永不失去,它常保持着繁衍的心愿,它歡喜地生長在任何一個掉落的地方。
對於一粒番茄的種子,它不分別和撿擇,所以可以「隨處做主,立處皆真」,鳥糞、墳場、垃圾堆都是它的淨土。
對於一株番茄,它不逐名求利,也不埋沒一生,它只是該開花時開花,該結果時結果,在晴天迎接陽光的照耀,在雨季迎接雨水的潤澤;有人發現,歡喜地奉獻身心,無人看見,自由地生長和調落。
呀呀!一個小小的番茄也能給我們大大的啟示啊![1]
作者簡介
林清玄(LinQingxuan,1953年2月26日-2019年1月23日),中國台灣當代作家、散文家,筆名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俠安、晴軒、遠亭 。
1953年2月26日,出生於台灣省高雄縣旗山鎮。1967年起,住在台南,並在瀛海中學就讀。1970年,在報紙上發表《行游札記十帖》。1972年,考入世界新聞專科學校。1981年,出版散文集《溫一壺月光下酒》。1986年,散文集《紫色菩提》在中國大陸出版。1990年,散文集《紅塵菩提》在中國大陸出版。2008年,散文集《平常茶非常道》在中國大陸出版。2014年,散文集《清歡玄想》在中國大陸出版。2016年,散文集《心有歡喜過生活》在中國大陸出版。2019年1月23日,因心肌梗死,在台灣去世 。
他17歲開始發表作品,20歲出版第一本書之後一發不可收,走上了文學之路,30歲前就已經得遍了台灣所有文學大獎,是獲得各類文學獎最多的一位。作品有報告文學、文藝評論、劇本等,最有成就的是散文創作,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家"之一。[2]